親子教育最佳教育方式
對孩子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很關心的一些問題。主要是側重于來教孩子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表達自己。這些重要的技能是必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這些家長是清楚的,主要是家長要如何來培養孩子。
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john從他30年的工作經驗中,總結出8條簡單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發展溝通與交流能力。
john說,“在我大約3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中,我常常驚訝于一些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能看著我的眼睛,說話清晰,重點表達得非常清楚。為什么他們就會比別的孩子說話說得好這么多呢?此外,我還注意到非常有趣的一點聯系:這些孩子的父母表達能力也非常強。”
當然,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拷貝。相比較來說,交流的技能也更容易被孩子從父母那里自行吸收。從父母嘴里說出什么樣的話,如何運手勢、表情、聲調,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與習慣。
為什么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如此重要?我想這其實不必多說。學會表達自己能夠給小孩子自信心,幫助他們交到朋友,讓他們在學校里表現出色;接下來看得更遠些,則可能會在未來,在他們的工作、婚姻中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而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溝通與交流老師。
1.講述你自己的生活
孩子會學著模仿說任何他們聽到的東西。所以,即使當你的寶寶還根本聽不懂你說什么的時候,就應該抓住各種機會跟他說話。舉個例子,你可以一邊給他穿衣服,一邊講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媽媽(或者爸爸)現在要把小尿褲脫下來了,要把屁屁擦干凈,要給你換一條干凈舒服的紙尿褲。”當寶寶長大一些后,這樣的解說詞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你告訴他關于今天的計劃,你打算去超市買點什么,你今天在回家的路上都看見了什么等。你說得越多,效果越好。要知道,你不僅僅是在教孩子如何說話,更重要的是:你做出的這個榜樣告訴了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
2.仔細傾聽
作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達的同時,你也一定得努力、全力地去聽孩子的各種話語。這樣做,你將讓孩子明白:當你或者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他也應該仔細聽才對。仔細傾聽包括以下三層含義:“積極地參與”,“帶著感情傾聽”,“不要輕易打斷”。
積極地參與
除了仔細聆聽外,還應該及時表達出你的反應——當你同意他說的什么事情時,就點點頭,或者微笑;當孩子說出某件讓他傷心的事情時,就應該表達出難過的樣子。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你不只在聽他說話,還在琢磨他的話。
帶著感情聽 如果你在聽孩子說話的同時,還表達一些這樣的評論:“我明白”,“你一定很不開心”,“真棒”,那么你會讓孩子感受到,他的話對你真的很重要。幼兒教育
不要輕易打斷
一些孩子可能生來就是個小話簍子。有些時候,他們話多得可能會讓你忍無可忍,但是如果你經常打斷他們,他們可能就會感到與你分享想法和感受是很不安全的一件事。所以,如果你實在有別的事要做的話,那么試著在談話的間歇,轉移他的注意力,這樣他就不會再無休止地說下去,讓你抓狂了。幼兒親子
3.保持語句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