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氣質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具有自己的氣質特征,所以氣質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這就是一個孩子一個樣的原因,做父母的不宜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教養子女,因為不同氣質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照應,會更有利于他們健康地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特征。所謂氣質,就是個人對來自身體內或身體外的各種刺激的反應方式,也就是指個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表現。氣質是先天的,沒有好、壞之分。
除了必要時請兒童心理醫師評估兒童氣質外,有興趣時,家長自己也可為子女測試一下氣質,然后根據評分標準評估一下孩子的氣質特征,以便較為全面、準確地了解孩子的氣質,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
尊重孩子的氣質,因人施教
氣質的特征多種多樣,沒有好壞之分,這正像人有高矮不同一樣道理,我們不能說矮的比高的好,也不能說矮的比高的不好,但若過矮或過高就有問題了。什么叫過矮?什么叫過高?這得依靠專家們研究出來的“正常值范圍”為標準去進行評定。偏離了這個范圍,就稱氣質偏異。
嬰兒氣質雖是先天決定的,但受后天環境影響也會略起變化,因此,我們可以對氣質偏異的兒童,順著其原來的氣質特征略加修補,修去其過剩的部分,補充其不足之處,達到健康成長的目的。但必須強調的是,糾偏時只能小修小補,矯枉過正只會適得其反,這正像花匠造盆景一樣,過分了會折斷花枝,使生命枯萎。
1.怎樣對待活動量過小的孩子
對活動量過小的孩子來說,修補目標是提高活動量。但不能一步登天,要讓孩子有一個適應過程,逐漸增多活動次數,逐步增大活動量。每日活動次數要多,每次活動的時間要短,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興趣,一般3-10分鐘即可。要仔細觀察,在孩子尚未出現厭倦之前就停止活動,以保留下次活動的興趣。父母應經常在家中組織蹦蹦跳跳的游戲,當孩子的興趣被激發起時,立即拉他參與其中。父母還應經常拉著孩子一起去參加其他孩子的游戲。注意,是拉著孩子一起去參與,而不是鼓勵孩子單獨去參與,目的是為了參與活動,而不是追求活動的質量;要強調參與時的趣味,而不是與其他孩子去比高低。
2.如何對待活動量過大的孩子
對活動量過大的孩子來說,修補目標是減少活動量。也不能一步登天,不能采用強制、命令的方式去限制孩子的活動,要給孩子一個訓練的過程。仍讓孩子有自由自在活動的感覺,應在無形中控制他們的活動量。這種孩子天生過分好動,因此,在由他自己支配的游戲活動中,一定是充滿了跑、跳、叫、沖等大幅度行為,他們的活動量已足足有余,所以當父母與他們一起玩時,切忌再搞此類活動,而應改成文靜的活動。這樣,既能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又能無形中控制孩子的過量活動。
3.怎樣使嚴重缺乏規律性的孩子逐漸有規律
有些孩子,在睡眠、進食等方面出現嚴重的紊亂。不是醒得很早,就是遲遲不肯起床;不是夜啼,就是通宵不眠玩個不停;不是吃得很少,就是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今天晨6時早餐,明天10時才早餐,令人捉摸不定,哭笑不得。這是嚴重的無規律性的氣質特征。面對這種孩子,父母的生活起居、飲食習慣一定要有規律,否則,會給孩子雪上加霜。
即使孩子的生活和活動無規律,父母仍要按時作息起居,按時進食吃飯,寧可上了床不能入睡,也不要任意讓他起來;寧可在吃飯時吃得很少,也不要讓他不上桌子。但是方式要靈活點,態度要和善點,不要強迫、打罵,否則會造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