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含義(最新親子教育指導)
現在的寶寶們大部分都經得起表揚,但承受不了挫折,人生本來就有許多的磨難,若是如果輸不起的話就很難能夠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所以家長們都要學會“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抗壓力!
挫折教育的方法
挫折教育并不等于不分緣由地打擊孩子,也不是空口宣講說教,而是要在情境中鍛煉孩子的抗壓力和承受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由此,挫折教育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有一個心理建設的過程。在日常生活里,家長要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間接地接觸和感知挫折,讓孩子對挫折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比如,在陪孩子一起看卡通片或者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當主人公遇到苦難的時候家長可以用略帶夸張的語氣進行描述,同時對孩子提問:“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呢?”
親子教育盡量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在剛開始這種情境設問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流露出一定的畏難心理,希望在父母的庇護下逃避挫折。這時,家長也不應揠苗助長,而是要盡量溫和地告訴孩子,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左右,他總需要獨立面對生活。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安情緒,家長則可以適當安慰。
其次,要讓孩子從生活中體會挫折。在“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結構中,家長總是眾星捧月般寵著孩子。書包爺爺背,鞋帶爸爸系,陽傘媽媽打,飯菜奶奶喂……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基本的挫折教育就是從要求孩子獨立處理個人事務開始。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在一開始可能是一個“天大的”困難。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時候,有些家長出于時間或氣候的考慮往往半途而廢。但是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面對這個困難,他就會學著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品嘗失敗后,再想其他辦法,最后解決問題。當孩子驕傲地穿好衣服站在家長面前的時候, “衣冠不整”,即使 但其中的喜悅和自信是其他東西所無法取代的。
第三,對于那些自理能力比較強或者年歲稍長的孩子,家長可以人為地制造一些困難,小小“刁難”一下孩子。比如可以推遲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讓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磨練忍耐能力,同時也認識到:任何事情都是來之不易的。而在與孩子相處或游戲時,也可以設置一些小困難,不要處處順他的意思,讓孩子初步體會人和人之間會存在摩擦,在人際交往中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和挫折。
挫折教育的適度原則
親子網: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挫折教育必須建立在恰當的教育程度之上。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應當考慮兩個因素——孩子的年齡和他的承受能力。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發展水平都不一樣。另外,每個孩子由于性格、環境的不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一些孩子會比較敏感,或者對某個方面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長就不應當一味地為了培養孩子的堅強而犧牲了孩子的快樂與健康。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目前我國,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鼓勵引導都是現代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雖然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寶寶們樹立信心及自尊心,但是卻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點,但愿家長們都能夠清楚的明白,教育孩子們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