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怎樣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這個看是很簡單的問題,卻讓很多父母產生了不少的困擾,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還有些家長對孩子動不動就是大動干戈的。以上這兩類家長都不算是合格的家長。
一、溺愛型的父母
6歲的敏敏端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飲水機就在旁邊。可他還是:“媽媽,我要喝水。”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趕緊出來給她倒水。“媽媽,這么燙的水怎么喝啊?” 敏敏顯然是一種責怪的口氣。媽媽趕忙有回來端起熱水使勁吹以便讓水迅速降溫。“媽媽,我太熱了!”孩子又叫,于是,媽媽馬上放下手上的水杯,過來給孩子脫背心。
專家提醒:過分溺愛孩子,其結果只能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溺愛孩子,凡事都替孩子包辦,不僅不是幫助孩子,還會讓孩子喪失了許多嘗試的快樂。而動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有利大腦的開發,而什么也不準孩子做,勢必對孩子的智力的開發和身心健康沒有一丁點好處。
二、專橫型的父母
專橫型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顯示自己的權威,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動輒就對孩子批評和責罵。當孩子做錯事時“你必須……!”“不行!”等等變成這類父母的口頭禪。專橫型父母常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無視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懂的寬容和民主也是教育。他們認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效,那首先要樹立威信。
專家提醒:同樣,過分專橫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種偏差。這樣教育的結果往往只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怕事,性格孤僻內向,做事優柔寡斷。甚至還會讓從沒有感覺到愛的孩子養成憎恨父母憎恨社會的不健康心態。
而事實證明,以上兩種類型的父母的教育后果是一樣的,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對孩子權勢的剝奪,都傷害了孩子的心,無視孩子的自尊心的行為。
三、合格父母的教育
首先,親子教育父母應把對孩子的愛藏起一半,做到嚴愛結合。
每位家長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有的家長對孩子愛得過度,出現了驕縱、溺愛,或望子成龍心切出現打罵現象,這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只有嚴愛結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自我”。
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關鍵期。隨著幼兒與外部環境接觸的機會的增多,他們活動的空間擴大了,也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為了讓孩子在將來競爭激勵的社會中立足,父母們在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要適當地保持一些“懶惰”,尊重孩子的“自我”,無論遇到什么事,家長也不要急于給孩子作決定,要先讓孩子自己想想應該怎么做,多給孩子自己作決定和承擔責任的機會。否則,孩子就會總是依賴成人,長大以后容易變得沒有主見,缺乏獨立性與信心。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建議家長們采取正確的觀念來教育孩子,禁止家長出現上面類似的家長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弊端的。只有正確的方式才可以讓孩子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