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影響著孩子的智力發展
孩子的智力問題是很受家長們關注的,到底是那些因素影響著孩子智力的發展呢,我們通過了一些式樣和研究得出結論如下,如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影響著孩子的因素問題到底是什么要如何去控制它呢。
新的研究卻認為,可能是不同的機制決定著兒童智力的差別。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發現:決定智力的是大腦形狀發育的過程,而不是腦子的大小。“所有孩子大腦皮層厚度發育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那就是達到頂峰后逐漸變薄。”美國國立精神衛生協會的首席兒童專家菲利普·肖博士說,“與智力相關的是這些變化的速度、大腦皮層厚度達到頂峰的年齡。
肖博士的研究團隊對300名4歲~29歲的健康兒童和青少年,進行了629次的腦部掃描,分析了從兒童到青少年各個時點的大腦皮層的厚度。同時,研究人員根據兒童的智力測查結果,依據語言和非語言知識、推理能力把兒童分為三組:智力超長組、高智力組、一般智力組。
一般智力組的變化有兩種模式:在兒童時期大腦皮層穩定而緩慢地增厚,或者快速增加在七八歲時達到頂峰,接著是穩定下降的過程。而“高智力組”兒童大腦皮層的發育模式介于兩者之間,與一般智力組的兒童更接近些。性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大腦額葉皮層與智力活動有最直接的關系。
由此肖博士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與智力密切有關的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大腦皮層的發育模式,而不是特定年齡的大腦灰質數量。“頭腦最靈活的兒童有著最靈活的大腦皮質。”肖博士說。“聰明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年齡時期灰質的多少而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大腦皮層成熟的方式。”他說。“我們不知道皮層變化背后確切的原因,但是其他的研究提示我們,在大腦的發育過程中,腦細胞、神經元、它們之間的聯系存在著用進廢退,而且在早年非常突出,這也可能是大腦皮層變薄的原因。”
這一研究意義重大。“發現揭示了,智力是我們人格重要的方面,在兒童時期是非常穩定的,大腦結構的重要變化機制維持了這種穩定,”美國喬治敦大學學習研究中心主任艾登說。“大腦皮層變化規律的認識,對兒童教育有重要的啟示。”她說。“對學習潛能的大腦動態機制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在兒童的不同發育階段,哪些技能掌握容易,哪些會困難。”
親子教育智力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一種潛在的綜合能力,它適應于廣泛的活動范圍,體現于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觀察力、思考力和記憶力五個組成部分。
那么怎樣進行智力測驗呢?
智力測驗是使用一組量表,包括許多測驗試題,由專業測試人員對兒童進行測試。測試時要求環境安靜、光線適宜,兒童情緒穩定,測試人員及家長不能進行暗示。
試題有文字式的,也有圖畫式的;有的讓兒童來回答,有的讓兒童來操作。目前我國使用的各種測試方法和量表,大部分是從國外引進的,然后結合國內的情況進行修訂。一般國內兒童保健工作者定期召開會議,對使用的各種測試方法和量表進行研討、修訂、統一和傳達。每一種測試方法都需要具有合理性、穩定性、可靠性及標準化。同時測試者必須經過嚴格和規范的培訓,力求測驗結果能真實地反映受試者的智力狀況。但測驗結果僅僅為受試者智力狀況大概的反映,應當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