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要打亂孩子們的做息時間(夏季親子教育指導)
轉眼之前就快要放假了,育兒專家指出,即使放假也不要隨意的改變小孩子們的做息時間,并且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看其學會了幾個字等等,而是對孩子們習慣的培養,以下就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今,六歲半的美美在媽媽的引導下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自己的書包自己收拾;看過的書、玩過的玩具會物歸原處;脫下的鞋子永遠都擺放得很整齊;每天晚上九點半準時睡覺;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服、洗臉、刷牙。此外,她還負責給家里的花澆水,吃飯時幫大人拿碗筷,并吃干凈碗里的飯。美美還是個特別懂禮貌的孩子,見到幼兒園的老師,包括門衛和保安,小區的電梯工,她都會主動問好,這讓美美很受大家的歡迎。
美美的媽媽謝影是一名圖書編輯,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心理專業,專業的背景讓她對教育女兒有著更科學、更符合孩子成長的理念。謝影認為,真正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恰恰是習慣:行為習慣,思考習慣,處事習慣。而對于一名幼兒來說,恰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服、收拾玩具等,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也讓孩子有了責任意識。親子網
到點睡覺:提前十分鐘提醒
美美通常是九點洗漱,九點半上床睡覺。節假日也一樣,父母從來不會因為是節假日而打亂她的作息時間。“家長希望孩子八點半睡覺,不能到八點半的時候才讓他去睡覺,孩子肯定會不高興。一般我會提前十分鐘提醒美美,給她一個過渡的時間,再提醒時她就會去洗臉刷牙,上床睡覺。”
收拾玩具:很小開始培養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小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家長在后面跟著收拾,層里弄得很亂,家長也很累,邊收拾邊說,你怎么回事兒,我剛收拾完了,你又弄得亂七八糟。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看過的書要物歸原處,這就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看似很簡單,但是對孩子要求很高的。他要知道東西應該擺在哪里,歸位后擺放整齊,這對孩子來說是個挑戰。當他完成這件事情的時候,他是會有成就感和喜悅感的。
主動問好:大人先做示范
禮貌對孩子來講是很重要的,有的孩子很愿意和人打交道,有的孩子就不愿意或者不會,弄得家長覺得沒有面子。其實大人可以先做很好的示范,見了別人主動問好,大人先做到了,孩子慢慢就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見到老師見到客人就會打招呼。禮貌習慣對孩子來講,是他能夠在群體生活當中,包括在幼兒園和將來的學校環境當中,讓同伴和老師更快地接納他的一個好的途徑。
拒絕自私:從分享食物開始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會認為什么東西都是自己的,有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比較霸道自私,其實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有分享的意識,比如說好吃的,給爸爸媽媽吃一口,或者是先給爺爺奶奶一口,從分享食品分享玩具開始,到日后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當中學會合作,同時在他力所能及的時候去幫助別人。謝影和女兒每次出門的時候,女兒的東西從來都是自己拿,如果看到媽媽手上拎著很多東西,美美還會主動幫媽媽分擔一些。謝影認為,什么事情從小的時候做很重要,當孩子能夠用雙手或是一只手拿住東西的時候,家長帶他出去玩兒,他提出想帶玩具,家長可以說,好,你自己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