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
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
教學要求:1、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禮儀的原則,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技巧。
教學重點:1、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2、禮 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學難點:1、由“內圈”向“外圈”發展。2、交往講藝術。
教學方法:探討式學 習法、啟發式、自主 式、
第三課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交往伴一生
教學目標:1、懂得人生離不開交往。2、認識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學重點: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
教學難點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1、板書: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一、人生離不開交往
2、學生看p32圖,思考:我們在學生活中能離開交往嗎?結合實際說說。然后討論:一個人,如果離開社會交往,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3、舉列說明離開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長的真實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歸納: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學會交往,廣 交朋友,對中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5、完成p34“填 一填”
6、各自發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書: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說一說:文中兩幅圖中你喜歡哪邊的情景?圖中人物分別是什么樣的心情?
9、共同歸納:通過交往,我們能 夠實現心靈的溝通 ,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擺脫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閱讀《雁南的故事》,討論:雁南的變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 聯歡活動中獲得了什 么?11、各小組發言。然后 歸納:在交往中不斷完善自我。
12、朗讀蕭伯納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師生共同歸納:交往中我們 的朋友會幫助我們克服困難,戰勝 挫折;交往對我們 的成長有重要 的影響,但要謹慎擇友,多交益友。
14、參加“人在旅途”模擬活動。活動后請想想:a、蒙住眼睛被人攙扶著走過障礙物時,心里有些什么感受?b、當 自己處在孤立無助的境地時,心里有什么想法?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過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四、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學生歸納總結。五、作業。熟讀課文,認識人生離不開 交往。
第 二課時
教學內容: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教學要求:1、朋友圈的范圍,“內圈”和“外圈”的不同。2、懂得內圈向外圈發展的意義。
教學重點:認識朋友圈的范圍,“內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學難點:懂得內圈如何 向外圈 發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一、交往的“內圈”和“外圈”。
2、看圖4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交往對象有哪些? 交往范圍有多大?
歸納:從范圍看:家庭→ 鄰里 → 學校→社區 → 社會。
從親近看:知心朋友 → 一般朋友 → 點頭之交。
3、閱讀材料,了解內外圈的區別。認識青少年時期朋友圈的范圍、性質。主要屬于“內圈”,應當廣朋友。
試想一想,自己 的交往范圍有什么變化:幼兒園:小 學:中 學:將 來:二、由“內圈”向“外圈 ”發展。
1、看組圖,閱讀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現代人能否適應開放社會的標準之一,。近期,專家們在對北京市一些初中、職校學生的抽 樣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中80%的學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學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來自一個班級;只有30%的學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級甚至學校的范圍。然后討論: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們可通過哪些方式擴大交往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