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的教學設計
資源作者: 吳奕玲 作者單位: 廣州市第一二三中學 學科名稱: 思想品德 年級(模塊)名稱: 七 年級(模塊)章節:第 二 單元 認識新自我 第 四 課 歡快的青春節拍 第 二 框題 感悟青春 關鍵詞(3~5個): 青春、彼此尊重、個性、獨立、青春的意義【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
內容目標
具體學習目標
知識
能力
情感態度
價值觀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情感、交往與友誼。
基礎要求同學間互相交流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健康的個性與獨立能力的表現男女同學間需要正常的交往青春的意義在情景扮演、事例分析中讓學生知道彼此尊重是同學間互相交流的基本準則;通過案例推演、觀點辨析,讓學生理解青春期健康的個性與獨立能力的表現;在反駁錯誤觀點的過程中使學生知道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對身心成長的意義;開展范例解讀、模仿創作使學生理解青春的意義;在體驗和思辨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崇尚健康的個性與獨立的生活能力,把對青春期的理解提升到一個新的精神境界,把握男女同學交往尺度,感受青春期的幸福與快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走好青春之旅。
提高要求通過挖掘學生身上、身邊的事例,利用朋輩輔導的方式,對有代表性的觀點與交往方式進行充分的辨析,使學生在感悟中提煉出對交往準則、個性、獨立、男女同學交往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進而能夠創意地詮釋青春的意義。【資源分析】㈠學生分析 “矛盾、波動、激烈……”是青春期學生突出的特征,青春期的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矛盾性。1、閉鎖與開放的矛盾: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與心理上的感受,一方面因為其私密性而不愿與人溝通,也因為害怕自己“不正常”或受到嘲笑而不敢溝通;另一方面,又想通過窺探、了解其他人的情況來比照自己。2、獨立與依賴的矛盾:內心渴望獨立,在許多方面希望自己能做得了主,甚至覺得父母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有事情也不跟父母商量;同時又會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地依賴父母,尤其是在需要面對責任、直面過失的時候希望有人“頂著”。3、個性化與社會認同的矛盾:不喜規矩,希望出位;反感模式,歡迎獨特;同時特別期待得到同齡人的認同,也會要求被與同齡人群體一起認同。比如,當他們向父母提要求的時候,常會說“同學們都……”“有誰不……”㈡教材分析本框“感悟青春”包括“青春誤讀”和“青春暢想”兩目,這兩目分別從“破”和“立”的角度來認識青春經歷、進而感悟青春,而每一目中又各自有“破”有“立”。“青春誤讀” 以“從事例、活動到觀點歸納”的形式呈現,包括并列的三個內容:首先,破“對同伴取笑、歧視、輕慢”,立“相互尊重是同學交流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其次,破“擺酷、穿扮是個性”、“拒絕大人意見是獨立”兩個常見的誤解,立“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魅力”、“真正的獨立是逐漸擺脫依賴,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兩個正面的理解;接著,破“男女同學交往就是早戀”,立“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