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第一框人生難免有挫折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一)活動實踐
“教學論”指出:學生的認識主要在活動和實踐中得到,本課在設計時以活動為主,給學生創設親身參與和體驗的機會,以加深對挫折的認識。
(二)貼近生活
當代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切聯系時,才是有效的,所以本課在設計時選擇的活動主題貼近生活,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情感體驗
捷克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列寧曾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本課力圖通過必要的情感體驗,伴以相應的理性分析,加強學生積極、正面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將所學內化并轉化為行為。
二、教材分析
“人生難免有挫折”是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中的第一框內容,本單元是上兩個單元的邏輯發展,通過學習,學生渴望做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但是,當他們邁步去做的時候,挫折和困難是他們必須正確對待的問題。本框是為解決前兩個單元,甚至上冊書中的行為實際問題而設計的,也為下單元的知識學習和行為實踐做了有力的準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本框題又是本單元的起始課,也是學習第二框“挫折面前也從容”的基礎。學習本框題,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心理素養,增強戰勝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學人生觀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情分析
(1)針對過分關愛造成學生的人格偏差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受到過多的關愛,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得到太多的幫助。所以遇到困難很容易產生情緒低落、行為退縮的不良人格。初中階段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戰勝挫折的堅強意志品質,是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2)針對學生對挫折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
在學生當中,對挫折有兩種認識上的偏差。一種認為,挫折是偉大的人物和成功人士所遇到的困難,中學生的人生是平凡的,談不上挫折;另一種認為,學習上的困難,生活中的挫折,誰要是遇上了,那就是倒霉而無奈的事情。針對這兩種想法,需要對挫折的含義和產生的原因向學生作簡單的介紹。通過相關的資料介紹和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明白,挫折是難免的,它與人生相伴相隨;面對挫折,要用積極地態度戰勝它。
四、教法學法概述
本節課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歌曲、文字、視頻材料等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案導學,進行探究、討論、實例分析,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
五、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能夠以一種平常心來接受和對待挫折。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能在復雜的事物面前學會選擇、判斷,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知識與技能
了解挫折的含義,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與人生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辯證地、客觀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
教師通過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和教學的直觀性,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景與氛圍。學生通過實例分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認知,培養正確認識挫折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