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教案
詳細介紹:培養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教案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使學生懂得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標和高尚的志趣、開創進取的精神,才能培養耐挫的品質。教會學生一定戰勝挫折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過程與方法
發動學生搜集資料并進行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聯系學生的實際,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思想覺悟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培養不畏挫折的可貴心理,教會學生戰勝挫折的方法,解決他們在實際中遇到的困難。
教學重點
戰勝挫折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
激發探索創新的熱情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為什么人們在面對挫折時會有不同的態度?
導入新課
請學生們看電視紀錄片《挑戰未來》。
(主要內容:世界科技發展狀況及我國面臨的科技挑戰)
提問:看過錄像,你有何感想?
(投影)
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域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就是必須根除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
——馬克思
科學是最嚴厲的主人,它要求人們付出艱巨的勞動卻給與很少的報酬。
——戴維
布魯諾囚堅持“太陽中心說”而被燒死在羅馬廣場;徐霞客為考察山川,幾乎喪命;秦大河探險南極,歷盡艱險。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空中爆炸,7人全部遇難,但這并沒有使有志于探險太空奧秘的人卻步,7個月后,一位叫巴巴拉.摩根的教師宣布,他自愿做下—個乘航天飛機去進行科學考察的公民。
學生活動:填寫英雄冊,并請學生講他們的故事。
(投影)
為科學而獻身的英雄:
征服南極、北極的英雄:
征服太空的英雄:
征服珠峰的英雄:
征服長江、黃河的英雄
我們欽佩那些選擇了有益于人類的偉大目標而堅持不懈地奮斗的人們,也許他們畢其一生也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但他們的失敗卻為他人掃清了障礙,積累了經驗,使后人得以成功。人類飛上藍天的夢想,是許多人用失敗為代價而實現的。今天在攻克艾滋病、飛人太空、開發新科技中,還有不少人在努力,他們也許會失敗,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成功一定會成為那些敢于抗爭、不斷進取的強者的戰利品。
我們要成為強者,就應該在平時的學習、工作及生活中有意識地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開拓進取的品質。
講授新課
三、培養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板書)
能夠承受挫折,勇于開拓進取是可貴的心理品質,一切為人類作出貢獻的成功者,都具有很強的挫折承受力和勇于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我們要提高這種品質,就需要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和鍛煉。
1.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板書)
(出示圖片如左圖)
(請談談你對這幅畫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著名潛能激發大師伯恩說過:“成功等于目標,其他的都是這句話的注解。”郎平也曾說:“每個人都有缺少什么的時候,缺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少追求,只有向自己提出奮斗目標,并以全部的力量為之奮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確實,正確的人生目標是人們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只要心中充滿了偉大的志向,哪怕是再大的打擊,也不會消磨勇敢者的—點兒斗志。
提問:你們知道今中國誰的名字最“值錢”嗎?
據一個專業評估所認定,袁隆平這個名字的“品牌價值”高達一千億人民幣。袁隆平原是湖南安汀農校的教師,為了解決中國人口眾多、吃飯難這—嚴峻問題,苦苦探尋大幅度增加糧食產量的新路。從1962年開始,他開始重點研究雜交水稻。當時有很多人嘲笑他不懂遺傳學知識,他卻全然不顧。他曾在驕陽似火的六月,在茫茫的稻海里,每天午11時至下午3時,頭頂烈日,腳踏爛泥,手拿放大鏡,猶如大海撈針般去找尋水稻雄性不育株。他曾在“文革”時被當作“白專”典型而挨批斗。有一次,他所有的雜交水稻試驗禾苗都被造反派拔盡,扔進井里。他不顧自己的胃病,毫不猶豫地兩次潛入兩丈多深的水井中尋找,最后只撈起五株禾苗。在這30多年的研究中,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幾經磨難,矢志不移,最后終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雜交水稻優勢的人。在當今的中國,有一半的水稻種植面積和60%的水稻產量源廠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品種。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他被世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曾有記者問他:“您的‘名字品牌’價值一千億人民幣,這與您的收入形成很大反差,您怎么看?您回家跟太太淡這件事了嗎?她怎么看?”袁隆平說:“這對我來講毫無意義。我不要錢,我要錢做什么?我覺得自己生活得很好。我從來沒與我太太談過這個問題。……‘我在有生之年還有兩大愿望:第一是要把超級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并切應用在生產上;第二就是把雜文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類。”袁隆平不看重名、不看重利,他追求的是為國家分憂,為人民解圍,這才是最高尚的。正足因為這種高尚的人生目標,才使他克服重重困難,不斷開拓進取,屢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