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二課第一框 學習新天地
一、教學目標(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深刻認識的適當的學習方法將會對自己初中三年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創造出一片學習新天地。
(二) 知識與技能:了解初中學習的新特點,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式,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 過程與方法:教學設計分為“學習的煩惱”、“經驗共享”、“記憶法寶”、“我的學習方式我知道”、“互動時刻”、“實話實說”六個板塊,其間以學生自主、合作活動交流為主,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之中,真正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重點和難點】 通過交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身邊開始,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真情實感
1.首先讓學生看看自己周圍多了多少新同學,讓學生體會到每一名新同學都是自己學習新知識的好幫手、好伙伴、好老師,他們能使自己在新的學習天地里愉快地成長。
師:同學們,新學期開學后,你們認識了不少新同學,互相交流一下。你認為最有個性的是哪一個?讓學生充分交流,說說從開學到現在,自己在新同學身上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在新同學的幫助下有什么新收獲。
2.再讓學生看看自己周圍的環境有什么新變化,讓學生充分交流,它給自己的學習帶來了哪些啟發,帶來了哪些有利條件。
師: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土都會觸發我們的靈感,它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誰能舉例說明這個問題?
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就會有千言萬語。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每個新生都是學生學習、成長、進步的課程資源,并且是很現實很有說服力的資源。由于生活閱歷不同,個性不一,學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從正面引導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班級就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氛圍。學校的環境也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學生對它們有親切感,因為這些“朋友”始終在伴隨著自己成長。
二、從心語開始,學生覺得實、悟得深,能心服口服
師: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盡情說說自己對學習的看法。
1.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盡情說說自己對中學學習的看法,允許不同觀點的學生發表意見,教師只做一個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欣賞者。
2.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每個學生一片陽光、一個笑臉,給每個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教師要特別關注對學習有畏難情緒、信心不足的同學。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讓學生“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課程標準語)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教師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強加于學生頭上。教師要有“在課程改革中,我與學生同成長”的理念,蹲下來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