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
《“!”》教學設計一、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所帶的班級是七年級3個班,班級油38名學生平均年齡在13-15歲學生剛進校時間不長對這個學校的環境還是比較陌生,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比較膽怯,再加上孩子的生理發育到了青春期性格上,都有所變化開始羞澀,所以老師叫回答問題都害怕自己回答錯了不愿意回答,這節課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自信的含義;能區分自信、自負、自卑,能正確地評價自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幫助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找到自信的感受,調整心態,形成新的自我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到“我能行”,肯定自我,悅納自我;在對自我正確認識基礎上,樹立自信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自信的含義
2.教學難點:自信、自負、自卑的區別
四、教學方法:活動法、角色體驗法
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六、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XX年,對于中國人來講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因為哪些事而變得不平凡?(學生說出XX年的重大事件)
2.在汶川地震中最感動你的人物是誰?請你介紹他的事跡。
3.教師出示林浩的圖片急事跡,并啟發學生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動林浩救出兩名同學?(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自信。
過渡:林浩一個10歲的孩子便擁有這么強的自信,比他小的孩子有沒有自信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下面的探究。
(二)活動探究,學習知識
1.活動一:我有“我能行”
(1)多媒體出示小孩爬樓梯的材料并思考
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正努力在爬樓梯,他的肚子緊緊貼樓梯上,翹著小屁股,兩只小手使勁地忙乎著,兩條小腿兒使勁向上蹬,怎么也爬不上去,兩次、三次……他失敗了,他趴在那不動了,是累了?還是在想著什么?媽媽急忙跑過去,想幫幫他,可他推開媽媽的手,繼續爬,最后,他終于靠著自己爬上去了!
a.這個小孩為什么要推開媽媽的手?(因為他相信靠自己也能爬上樓梯,這就是自信)
b.如果這個孩子會說話,當媽媽幫她時,他會說哪一句話(三個字)?(快樂人生三句話-我能行)
過渡:這個孩子有自信,其他孩子有沒有?
(2)多媒體出示孩子圖片組并引導學生感受他們都有“我能行”。
過渡:這些孩子都自信,都有“我能行”,跟他們相比,你有我能行嗎?
(3)我有“我能行”
a.寫出你的“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