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身邊的誘惑
身邊的誘惑
教學過程 :
投影:
據新華社報道,在近幾年的全國刑事作案人員中,14—25歲的青少年竟占總數的60℅以上,而其中14—17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遞增;目前,全國未成年犯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達1萬余人,在勞教所的則更多。
廣州市海珠區看守所現有6個少年監舍,共在押未成年人77人。這類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侵犯財產罪為主,涉嫌搶奪罪、搶劫罪、盜竊罪分別占37℅、32℅和2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學文化程度占22℅,不少人初中只讀了一年;以外地人員為主,占總人數的86℅。獨生子女占未成年犯罪的80℅,團伙犯罪案最為突出,占70℅;離異家庭孩子犯罪率高,溺愛打罵造成不良品行;三成學生沉迷玩“機”,中“毒”成癮誘發犯罪,玩游戲機引發犯罪案占10℅。
提問:閱讀以上資料,你的感受如何?
歸納:(略)
導入 新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誘惑所侵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身邊的誘惑,并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一、身邊的誘惑(板書)
(一)領獎臺的誘惑(板書)
閱讀教材上李平的故事,討論:
領獎臺在李平的進步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我們應該如何贏得成功、榮譽、鮮花和掌聲?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領獎臺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但必須通過正當途徑和刻苦努力來獲得。
(二)金錢的誘惑(板書)
視頻:《曾利華案》、《從零鈔到巨款》
討論:聯系實際,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金錢的誘惑。
總結出:對待金錢,我們一定要取之有道,通過自己合法勞動和正當途徑來獲得。
(三)游戲機的誘惑(板書)
擴展資料:《暴力色情游戲慫恿“強暴”女老師》
《少年網蟲“玩”殺人游戲》
學生根據這兩則文字材料進行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電子游戲這種娛樂方式?
總結出:我們可以通過電子游戲來適當放松和調節自己,但決不能沉迷于此,尤其要 遠離那些不健康的游戲。
(四)黃賭毒與邪教的誘惑(板書)
1、毒品
圖片、視頻:毒品的危害、遠離毒品
2、賭博
圖片:賭博的危害
視頻:遠離賭博
3、暴力、色情
舉例1:《模仿港臺警匪片 兩少年頻頻綁架中小學生》(詳見擴展資料)
舉例2:“口袋本”,是指一種64開本或小36開的新型袖珍類出版物,興起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倫敦出版的“企鵝叢書”,這套叢書3年間銷售2500多萬冊,獲得巨大成功。
近幾年,“口袋本”圖書在我國各大城市中悄然流行開來,其內容新穎、貼近性強、體積小及價格便宜等優點使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成為文化市場中的新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口袋本”的內容卻變味了。
早在1999年夏季,蘭州市某中學的一位老師發現,學生們在自習課讀書很專注,后來發現學生在課本后面掩藏的盡是一些內容不堪入目的非法“口袋本”。對此,許多學生懵懵懂懂地認為,書中的色情、暴力、恐怖等描寫 “很新鮮刺激”,還可以教給他們一些“知識”。他們竟不認為有什么不妥之處。
非法“口袋本”的滋生蔓延、泛濫成災,嚴重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問題。(詳見擴展資料《“口袋本”何日遠離校園》)
4、邪教
圖片:邪教的罪惡
總結出:學會分辨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都則,我們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學生小結。
教案點評:
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圖片、視頻等大量的感性材料說明這些不良誘惑將會使人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運用一些文字材料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討論、剖析,從而明確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學會拒絕不良誘惑
活動課:經驗交流會
活動準備:
1、找出自己平時難以拒絕的誘惑,并分析原因。
2、總結自己成功拒絕誘惑的經驗。
3、查找名人如何抗拒誘惑的資料。
4、查找介紹如何拒絕誘惑的各種形式的資料。
課堂活動:
1、需要讓別人幫助自己拒絕誘惑的同學坐到一起,然后按順序向大家說明自己的苦惱。
2、其他所有同學均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或建議,共同探討。
3、最后綜合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和名人的經驗以及相關資料,總結出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每個同學作詳細記錄后作為自己今后戰勝不良誘惑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