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學設計6
《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文學語言的塑造功能并能運用到實際寫作中。
教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理解作品對夏天和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文章中抓住典型景物,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從多個角度寫景的方法。
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資料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體會文學語言 |
品讀文段 |
擴展練習 |
朗讀感知內容 |
思考討論內容 |
有感情地朗讀 |
教學過程 :
一、用多媒體形式出示四季圖片,讓學生辨認春、夏、秋、冬,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進入課文情境。
提問:
你讀過的文學作品以描寫什么季節的居多?
你對夏天的感覺如何?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歷代文人對夏天的描述很少,作者卻選擇了這樣一個角度來進行寫作,他是怎樣寫的呢?
二、教師朗讀第一段,學生接著讀(可以讓女生讀2、3段;男生讀4、5段),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三、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朗讀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
芊芊 匍匐 磅礴 泛 貯 迸 澹澹
四、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討論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學習。
1.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讓學生填寫《合作學習過程記錄表》。
2.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①文章描寫了夏天的哪些景色?表現了夏天的什么特點?(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萬物生長;緊張、熱烈、急促)
②人們有哪些活動?作者抒發了對夏天的什么感情?(辛勤勞動;贊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選擇了寫作角度之后如何用文學的語言表達感情。
以文章第三段為例品讀。
①對比:用春之色、秋之色和夏天的色彩對比,體現夏季色彩的特點:金色
②修辭的運用:排比:那 那 那;擬人:沖刺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整合,補充學生沒有涉及的內容。
五、拓展訓練:
讓學生說一句描寫夏天的句子,并仿寫課文第一段。
六、小結。
七、作業 布置:
收集、整理描寫夏天的詩句,做成資料卡片與大家共享。
用圖畫的形式描繪出你心目中的夏。
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描寫夏天的短文。(可適當運用仿寫)
附:合作學習過程記錄表:
合作學習過程記錄表
科目 | 課題 | 班級 | 時間 | ||||
角色 | 任務 | 承擔者 | |||||
領導者 | 引導小組活動,保證指定作業 都全部按時完成 | ||||||
檢查者 | 檢查小組中每個成員的掌握程度及發言次數 | ||||||
記錄者 | 分發小組練習材料,記錄小組討論結果 | ||||||
報告者 | 向全體師生匯報討論結果及小組討論過程 | ||||||
活動過程 記錄 | |||||||
發言者 | 發言內容 | ||||||
教學點評
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明確討論角色后進行小組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分析文章,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傾聽中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作業 1的設置,體現了新課標強調的知識積累、資源共享;作業 2的設置為學生發揮想象提供了充足的釋放空間;作業 3的設置體現了“以讀導寫”的目標,“可適當的仿寫”又給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思路。這節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學習,不失為一節有想法、有創意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