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11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領悟文意,受到熏陶,體味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
2、夾敘夾議的寫法,敘述中的抒情、描寫和議論,前后文的過渡和照應
3、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欣賞,情感熏陶,行文技巧,指導寫作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學生講述交流搜集的資料,引出聞一多,臧克家。
二、了解聞一多,臧克家。(課件)
聞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詩集有《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后,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后獻出寶貴的生命。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臧克家(簡略了解)
三、檢查預習情況(課件)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地殼 仰之彌高 兀兀窮年
校補 鍥而不舍 瀝盡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蟻排衙
函寄 目不窺園 迥乎不同
漂白 警報迭起 氣沖斗牛
2區分下列形近字
霄,宵 炯,迥 赫,赧
鍥,契,挈 暇,瑕,遐
四、理清課文 整體感知
1 放聲朗讀課文,思考:(均有課件)
2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此為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
明確: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第一部分(1-7)記述前期聞先生作為學者方面的“說”和“做”。
第二部分(8-20)記述后期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兩部分之間用了七、八、九三個段落過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結,第八、九段開啟下文。這樣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把兩個方面的情況簡明地并列提出,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3.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是卓越的學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作為學者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5作為學者聞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 《古典新義》
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6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 此生別無……講個痛快﹗”
“另函寄上……請傳觀.”
7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確: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
目的:爭取民主
總結提問:這篇文章為什么取標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略
五 作業 布置
1,讀一讀,寫一寫
2,《作業 本》1-4題
第二課時
一 賞析臧克家詩作《有的人》,緬懷聞一多先生導入
二 復習上節課延伸提問:(課件)
聞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為什么有這種變化?
明確:前期為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取得累累碩果。后期投身民主運動,做爭取民主的戰士,無所畏懼視死如歸。原因及共同點: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他卻是始終的言行一致。
三 重點研讀第一部分,賞析生動形象,精煉含蓄的語言。
1 先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再講一講喜歡的理由。(教師大力鼓勵,引導,賞識評價)
2 學生圈點勾畫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詞語,討論解決。
3 教師提出如下句子或詞語讓學生討論:
見課本練習二
4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請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寫聞一多挑燈夜讀的情景。
5 歸納本文語言特點(課件)
明確:語言生動形象,富于感情和詩意:
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運用成語或四字短語:使結構整齊,有節奏感。
運用對句: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
四.小結
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著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為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五 課外拓展。
賞析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感悟聞一多先生作為卓越學者的精彩語言和作為大勇的革命家的風范。
六 作業 布置
1《作業 本》閱讀理解
2 課外讀《紅燭頌—紀念聞一多烈士》(聞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