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
教案示例一
課題:
重點
一 童話的想象和夸張
二 童話的朗讀
難點
1. 本文是怎樣運用想象和夸張,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
2. 體會“誠實”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預習提示》,明確課文的出處、作者、國籍,文章的體裁。教師小結童話的特點,突出“幻想、想象和夸張”,啟發進入課文。
二 觀看錄相(或聽錄音、或教師示范朗誦):
1.要求: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2.教師注意在關鍵處停下指導學生猜讀:例如,聽到“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圖漂亮可能會到什么地步?聽、想、讀結合,體會作者想象豐富精妙之處。
三 學生讀,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學生各選一個角色的幾句話畫出朗讀標記后試讀。(標記按下要求作:/表示節奏, →表示平調,↗表示升調,↘表示降調,表示曲折調。)教師作示范,指導朗讀。
3.列出課文中出場人物名單及人數。
4.選定角色,起立朗讀。同學朗讀完畢,要互相評議指出優缺點。
四 概括故事情節。(略,參見教材分析)
五 作閱讀提要,具體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內容,即主要故事情節,勾勒輪廓;
2.各情節之間用連貫的語句敘述,可適當加以評論;
3.語言要簡潔。
4.課外朗讀全文錄音。
第二課時
一 讀讀、講講、議議,把握各個角色的社會意義。
(提示:根據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分析、說明)
1. 故事開頭為什么要著意寫皇帝喜歡“穿得漂亮”?
2. 騙子為什么要介紹“新裝”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有什么作用?
3. 皇帝為什么會相信騙子介紹“新裝”特性的那段話?
4. 皇帝、官吏明明一無所見,為什么還要交口稱布料“美極了”?
5. 從皇帝、官吏、騙子的所作所為中,我們看到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
6. 小孩子為什么能一語道破真相?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7. 討論故事中“誠實”的含義。
8. 根據以上的分析,同學們從這篇童話中得到什么啟示?(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讓他們各抒己見。)
三 口頭訓練:將課文改為騙子作第一人稱復述。(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班會時間,表演課本劇。)
四 歸納童話的特點。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手段
朗讀法、導讀法。
課堂采用導讀提示、學生自讀、議議講講、讀讀練練的形式;采用朗讀提示,學生自讀,培養有節奏、有表情朗讀、講、議的能力。
教案點評:
一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在講新課前要布置課外預習。要求了解大意,并查字典弄清不能讀準的字音和不會解釋的詞語。
二 領會本文揭露問題的深刻性,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采用提問的方式講述,啟發學生深入理解。
三 皇帝會光著身子游行,看起來是夸張的,其實是合理的,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要講清楚這正是童話組織情節結構的特色。
四 或分角色朗讀,口頭復述故事,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或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加強對課文的感受。教案示例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字的音、形
稽 陛 銜 駭 欽差 御聘 勛 附和 爵
2.掌握詞義
炫耀 滑稽 賞賜 陛下 頭銜 御聘 呈報 精致 無雙 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3.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童話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朗讀能力,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人物所揭示的社會意義。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豐富的想象美和巧妙布局的構思美以及本文所倡導的人間真善美。
二.學法引導
1.反復朗讀,領會主旨。在熟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逐步了解人物個性,領悟
作品主旨。這中間,要善于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不僅要認真解決“預習提示”中所提出的問題,而且還要去發現,去質疑作品中其他更小或更大的問題,并找出問題的答案。
2.正確理解夸張,學會合理想象。在閱讀中要理解哪些地方是夸張,哪些地方是想象,它們的作用是什么,并且可以在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更豐富的屬于自己的想象。如故事的結局、人物的下場、童話中人物與讀者的對話,等等,都有廣闊的想象空間。用這種“想象法”來閱讀,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可在學完課文時,完成課后練習四的續寫。
3.用速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認真體味本文的巧妙構思。圍繞“騙”字設計情節是
本文的重要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緊扣主題分析理解內容。采用講解討論等辦法解決。
難點
想象能力的訓練。采用“添枝加葉”法進行補寫、續寫訓練。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
2.投影儀、作者作品介紹和生字生詞制成膠片。
3.教學掛圖或學生根據想象設計漫畫。
4.連環畫或卡通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簡介故事梗概,訓練聽讀,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2.分角色朗讀課文。全班分四個小組,每組選出幾位同學自選文中最精彩的片斷進行朗讀比賽,其他同學按練習六進行評議。
3.討論。采用前后相鄰的四位同學一組,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推舉代表進行課堂發言,訓練分析理解能力。
4.“添技加葉”補續寫練習,訓練想象能力。
5.完成字詞常識小測驗,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第一課時
(-)導入
1.中外歷史上封建統治者昏庸無能、驕奢淫逸、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例子不鮮見,請同學舉個例子。(例如,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導致“安史之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丹麥著名的童話家安徒生創作的、揭露19世紀初丹麥丑惡而黑暗的社會現實的童話
2.了解作者
指導學生結合提示掌握要點。安徒生,丹麥人,世界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你讀過他的什么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
歌頌勞動人民的善良、純潔,同情不幸的窮人,鞭撻統治階級和剝削者的殘暴、貪婪、虛偽、愚蠢,批判社會的種種丑惡現象,是安徒生童話的主題。
3.關于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兒童的一種文學形式。
[二]明確目標
目標(略)
重點分析課文一、二部分。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或范讀①標出生宇同②了解內容,③理清結構層次及線索。
2.學生用最簡練的語言簡介故事,并概括一下本文主題。(不要求十分準確,深刻點到即可,教師簡單肯定一下,保護學生的發言積極性,但要提示學生通過課文分析加深理解。)
3.標題的作用——線索 具體表現為愛新裝一做新裝一看新裝一試新裝一展新裝。由此可以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引子(1)發展(2—22)高潮、結局(23-結尾)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分析第一部分
提問。正如中國的不少皇帝經常沉溺聲色犬馬一樣,故事中的皇帝有什么特別的嗜好?(愛新裝。)愛到什么積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分鐘、都、總是。)生活中愛一種東西真能達到這種程度嗎?(不能。)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從哪些方面夸張?(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皇帝是一國之主,卻不理朝政,不關心國家大事,沉溺于“新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昏庸、荒唐、不稱職等。)總結:這樣的皇帝落入騙子的圈套也就不足為怪了。
本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故事的開端、引子,為下文埋伏筆、做鋪墊。)找出為下文埋
伏筆的地方。(除非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2.講析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是故事的發展,從情節上看可以分為幾層。(三或四層:騙子做新裝,老大臣看新裝,官員看新裝,皇帝親自看新裝。)
首先讓我們來看荒唐的騙局的制造者兩個騙子的狡猾之處。他們為什么說能織出“最 美麗的布?”(因為皇帝喜歡,投皇帝所好。)為什么說做出的衣服有一種奇怪的特性?(這 是騙子最狡猾的地方,因為他們知道①愚蠢的皇帝肯定愿意用最簡單的辦法來分辨是非, 以鞏固統治。②所有的人都不會承認自己的愚蠢。真可謂一箭雙雕。果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無不落入他的圈套,以下種種奇妙的想象都是由“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引出的。)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關鍵的作用。)
看新裝的三個場面,寫法上同中有變,請學生細讀體會以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并明確答案
(1)老大臣、官員和皇帝看新裝時的心理描寫有什么相同之處,(都經歷了驚、怕、贊的過程。)描寫上有什么不同之處?(寫老大臣一再寫眼睛睜得怎樣大,寫其心理多用悲嘆的語氣,語言突出衰朽的特點,寫官員沒有動作描寫,寫其心理活運用不肯定的語氣,突出其狡猾。寫皇帝心理用了反問,既寫其恐懼,又突出驕橫。)為什么這樣寫?(年齡、身份、資歷等不同,所以表現也有別。)
(2)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員以及后面提到皇帝的隨員時,用了以下褒義詞,“誠實”“有理智”“稱職”“善良”“高貴”,特別是多次提到“誠實”,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贊揚嗎?(諷刺。他們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欺騙皇帝——不誠實、不稱職;他們為虎作悵 ——不善良;他們在皇帝面前奴顏婢膝——不高貴;他們的理智就是用來保全自己利益,又是多么自私。)
(3)所有的人都沒有看到布,為什么嘴里卻極力稱贊并不存在的布,找出最能解釋原因的心理描寫并簡單分析。
老大臣:“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官員:“我并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但我決不能讓人看出來。”
皇帝:“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沒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4)騙子在這場騙局中名利雙收(得到很多生絲和金子,得到御聘織師的頭銜,爵士的封號,只有為國立功的人才能得到的勛章。)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小組討論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教師補充總結)作者不留痕跡,不露聲色地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可笑,他們自以為聰明,口是心非,自欺欺人,原因就是一個“怕”字。怕丟了權勢(皇位、官位),怕丟了性命,而這樣做又恰恰表現了他們的愚蠢至極,虛榮透頂,騙子的騙術的得逞,又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本部分是故事的發展主體,集中揭露了皇帝、大臣的虛偽愚蠢。
(五)作業
1.整理字詞。
2.準備片斷朗讀比賽。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每組收幾份,其他同學課下自己打分訂正,課代表收起來,教師檢查。)
1.生字注音
滑稽 陛下 頭銜 駭 欽差 御聘 勛 附和 爵士
2.解詞
炫耀 滑稽
陛下 御聘
呈報 精致
無雙 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3.作者 是 (國)人,世界著名 作家;作品還有 、 。
(二)明確目標
重點 1.高潮部分講析;2.進行朗讀比賽;3.想象能力訓練。
難點作者為什么叫一個孩子說出真話,戳穿騙局。
(三)整體感知
速讀第三部分,了解內容。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皇帝及其大臣的愚蠢、可笑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下面請一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學上講臺表演一下,皇帝照鏡子試新裝的情景。(注意抓住關鍵動作、語言等)
2.教師指導學生體會。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將荒唐、可笑推向極致,最后干脆讓皇帝脫光衣服當眾出丑。至此,叫學生看課本的插圖,使荒誕的場面更加具體、生動、鮮明,在學生情緒進入高潮時,提出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叫一個孩子說出真話?
(2)皇帝心里有些發抖,卻擺出更加驕傲的神氣,為什么?
討論明確①只有未涉人世,純潔天真的兒童,才能無忌地直言真實,說出真相,表現了作者對未來世界的希望和信心,也告訴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于說真話,無私無畏。
②皇帝的表現是為了掩飾其內心的恐慌。
總結:這篇童話以諷刺之鞭無情地撻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無情地鞭撻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和道德岸然的大臣,把他們的愚蠢、卑鄙、虛偽、自欺欺人的丑行,掏出來示眾。還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3.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式,再欣賞一下文中的精彩片斷。
全班分四小組,每小組選代表朗讀自己選定的精彩片段,約3分鐘,其他同學評析。教師總結,表揚優勝組。
4.想象能力訓練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本文很好地運用了想象,同時也給我們留了很多想象空間。下面,就讓我們運用想象,為故事“添枝加葉。”要求學生按教師的提示,任選兩條,進行合理想象,并寫成文字。(每段100字左右。)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個大臣來報(重要軍情) (想象一下,皇帝的反應。)
(2)老大臣走后,兩個騙子 (想象一下騙子會說什么。)
(3)城里的人們都在怎樣討論這種神奇的布料,說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新裝后,回到宮里 (想象一下,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官中 (想象一下,他會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
要求每位同學任選其中兩題,發揮想象,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小組交流,并選出想象合理的當堂在全班交流。
(五)總結、擴展
想象作為一種思維活動,不但文學創作中不可缺少,而且也是人類進行科學探索的途 徑之一,萬有引力的發現,蒸汽機的發明,無一不是憑借想象,愿我們每人都生出一雙想象的翅膀,把我們的世界創造得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業
1.進一步進行想象練習,把課上練習第⑤條整理補充一下,使之成為一篇新童話。
2.課后由讀《安徒生童話》,進一步體會其豐富的想象。
教案示例三
教學目標 :
1.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
2.使學生認識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和虛偽。
教學重點:
這篇課文學生比較熟悉,講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
1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
2通過語言和細節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學生體會并學習如何進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張。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要點:著重分析皇帝的性格特點)
一、開始教學借助聯想和想象的作品的教學單元,引出。
二、簡介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漢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 家。他的160余篇童話在近150年中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窮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著名的童話有《丑小 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等。
三、簡介童話特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 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采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 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四、正字音
滑稽jī 陛下bì 頭銜xián 駭人聽聞hài 欽差qīn 更衣gēng (改換)
隨聲附和hè(“跟著唱”、“跟著說”)和好hé 自稱chēng(“說”)相稱chēn(“適 合”、“配得上)
圈定quān,(“畫圓形”講)豬圈juàn,(養豬的柵欄)
五、分析
(一)分角色朗讀(或聽朗讀錄音)。
根據“思考和練習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時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
(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歡穿新衣服,(故事發生的緣由)。
第二部分(2至4段)兩個騙子向皇帝行騙(故事的發生)。
第三部分,(5至22段)大臣和皇帝受騙、騙人(故事的發展)。
第四部分(23段至末尾)皇帝裸體參加游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結束)。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笑新裝)
(三)口頭復述故事。
要求:(1)敘述有條理,情節完整;(2)不遺漏人物重要的對話和心理獨白;(3)口齒清 楚,聲音響亮。
(四)這篇課文的情節圍繞一個“騙”字展開,請同學們說說文中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這個“騙”字進行活動的。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五)找出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的語句“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 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騙子胡說那衣服具有這樣一種“奇 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 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們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騙術步步行通。
(六)分析皇帝是個怎么樣的人?
1第一部分寫出皇帝的什么情況?表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在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
用夸張手法表明了他的心思興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愛慕虛榮,奢靡無度,昏庸懶惰,荒廢朝 政,這就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緣由,為下文騙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筆。他還喜歡“顯耀一下他 的新裝”,這又為后文寫他穿著那套“新裝”——裸體游行預作了伏筆。
2皇帝為什么會相信騙子的話?
第二部分:騙子先說“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抓住了皇帝愛好新衣的特 點,針對這個特點行騙,投其所好;又說用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 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 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擊中要害因而能夠誘使皇帝上當。揭露了皇帝的愚 蠢、懶惰、虛榮心十足。
3 皇帝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誠實的官員去了解騙子織布的情況?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織造的情況,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新衣時,心里未免害 怕,所以決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稱職的老大臣去看,接著又派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他想,這樣比 較穩妥。表現出他很心虛,害怕自己看不見這布。這是由于“愚蠢”和“不稱職”而產生的心虛。
4皇帝在看騙子織布時心里想的是什么?
皇帝聽見兩位官員這樣說,可是他什么也沒有看見。“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一想 到這一點,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說道:“哎呀,真是美極了!”“我十二分的滿意!”并 且裝模作樣地“仔細地看著織布機”,表明他在觀賞布料。這位皇帝為了保住尊嚴,維持專制統 治,也只能這樣自欺欺人,皇帝賜給騙子每人一個爵士頭銜,還封他們為“御聘織師”。進一步揭 露了皇帝的崇尚虛榮、愚蠢無知,口是心非;
5分析皇帝在換上新裝時的動作細節的描寫
皇帝在換上“新衣”以后,“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體作出這 又“轉”又“扭”的丑態,意在表明他在端詳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確實看到了、穿上 了“新衣”。表現了皇帝的自欺欺人,裝模作樣的丑態。
6裸體游行的皇帝聽到老百姓真話以后的反應如何?皇帝為什么在被揭穿他并沒有穿衣服的時候, 有點兒“發抖”,但他卻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態?
皇帝聽到老百姓都說“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點兒發抖”,“似乎覺得老百 姓們所講的話是真的”,意識到受了騙,為在老百姓面前裸體游行、大出其丑而“有點兒發抖”; 卻又心中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要維護自己的尊 嚴,只好故作姿態掩飾自己內心恐慌。在已經識破騙局的老百姓面前,裝作確實穿著美麗的新衣, 硬把裸體游行的丑劇表演下去來保住皇帝的尊嚴,維持住專制統治。這篇童話也就在皇帝裸體游行 的丑劇高潮中結束。表現了他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
7小結皇帝的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荒淫奢侈,昏庸無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六、作業
第二課時
要點:分析其他人物性格特點。
一、復習:分別列舉皇帝的可笑舉止。
二、分析大臣們的言行,大臣們要不要在這場鬧劇中負責任呢?他們是些怎么樣的人?
1先去看布料的兩位大臣,課文怎樣描寫老大臣看衣料?這樣描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課文寫出老大臣看到騙子,“正在空織布機上忙碌地工作著”,他“把眼睛睜得特別 大”,“驚駭萬分”;他雖然不承認自己“愚蠢”、“不稱職”,但沒敢說出“我什么東西也沒有 看見”。這時,騙子請他走近一點,問他“花紋是不是很美麗,色彩是不是很漂亮。”這是先發制 人:花紋這么美麗,色彩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見,那你真是愚蠢透頂,一點兒都不稱職。這一 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嚴重顧慮。他經過考慮,決定“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騙 子卻又問他:“噯,您一點意見也沒有嗎?”這又是趁勢一擊,逼著老大臣表示意見。這一擊逼得 老大臣投降了。因為怕人說自己愚蠢不稱職,為了保住官位,他隨騙子之聲附和地說布料“美妙極 了”,“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并且注意地聽著騙子對布料的色彩和花紋的描 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去的時候,可以照樣背出來”。他已經甘愿受騙,并且幫助騙子去騙皇 帝。騙子行騙也就進一步得逞。這位老大臣哪有一點兒誠實、理智、稱職的味道?
2課文描寫另一位官員著布料,和描寫老大臣著布料有什么異同?
另一位官員在老大臣看過并對皇帝贊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資格又比老大 臣淺。所以他在聽著騙子描述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麗的花紋”的時候,雖然覺得自己“并 不愚蠢”,也產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的想法,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不 同之處。這表明老大臣已經幫助了騙子行騙,他也只想保住官位,決心“不能讓人看出”自己沒有 看見布料。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相同之處。騙子行騙又進一步得逞。課文寫另一位官員看布 料,寫得遠比老大臣看布料簡單,又寫出了兩人不同的心理活動,這就避免了描寫同一事物的雷 同。
3皇帝去看布料時兩位大臣的反應是怎么樣的?老大臣和誠實的官員為什么不敢說出事實真相,要“瞞”和“騙”?
這一回用不著騙子謊言贊美布料,兩位看過布料的“誠實”的官員就自動代勞了。這兩位根本 沒有看見過布料的官員,“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就搶先對皇帝說:“陛下請看:多么美 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見了布料,替騙子效了勞。兩個大臣怕別人說自己愚蠢, 更怕丟了烏紗帽,都不敢講真話。可見,所謂稱職的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其實是最不稱職和最不 誠實的人。這是很有諷刺意味的。他們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跟隨皇帝去看布料的全體隨員呢?
全體隨員雖然連一點布絲都沒有看見,也都隨聲附和:“哎呀,真是美極了!”表明他們都看 見布料了,并且建議皇帝穿著這美麗的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游行大典”。所有隨員都力圖保 位,在空織布機前做著受騙、騙人的表演。
5還有哪些地方寫出這幫大臣們的虛偽丑態?
在皇帝穿新裝時阿諛逢迎并裝模作樣地幫忙,展新裝時手中托著一條“并不存在”的后裙。
6小結大臣們的性格特點
虛偽透頂,愚蠢可笑,阿諛逢迎。
三、分析百姓:
1皇帝在大群官員的陪同下,穿著“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來了,老百姓的反應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說:“乖乖: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好像他們 都看見了皇帝穿著的“新衣”,說了假話。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 呀!”說的是實話。老百姓私自低聲地把這孩子的話傳播開來,最后都說“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 呀”,也都說了實話。
2為什么老百姓剛開始不敢說真話后來又敢說老實話?
官員有顧慮,怕顯出不稱職、太愚蠢,故而先說了假話;在封建專制下,老百姓怕觸犯皇帝, 又怕受人譏笑,因而不敢講真話。但老百姓的顧慮遠不像官員們那樣嚴重,比大臣們要少點私 心,。沒有官可丟,沒有職可罷,因而最終能把真話傳播開來。表現了老百姓的膽小怕事。
3哪些地方寫出百姓的膽小怕事?
從“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有穿什么衣服啊”表明百姓的膽小怕事。
四、分析小孩子為什么敢說真話?
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沒有顧慮,無私無畏,所以敢于說真話。小孩的真話,像一把匕首,戳 穿了騙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戲,這真話,就是真理,就是力量。
五、分析騙子為什么能得逞?
狡猾陰險,抓住了人們的心理,用“箝口術”——謊稱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 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把所有的人的口都封住了。
六、本文意圖是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理解童話的藝術特點。
本文寫出騙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騙,寫出皇帝和大臣們都甘愿受騙、并且騙 人,最后寫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構成了豐富想象、大膽夸張的寫作特點,無情地鞭撻了 至高無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們的愚蠢虛偽、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現實 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熱衷權力和無知、虛偽、愚蠢的本質,同時 告訴人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七、本文想象豐富而且奇特,夸張大膽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 的、存在的,為什么卻又能夠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然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卻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提煉 概括、集中創造出來的。歷史上窮奢極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駭人聽聞 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諛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現象。童話 家安徒生在這樣社會現實的基礎上,馳騁豐富想象,展開大膽夸張,敘述出這樣的故事情節,刻畫 出這樣的人物形象,皇帝有貪婪、自私、虛榮、愚蠢的本性;官員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個個不愿說 實話,都愛說假話,獻媚取寵;騙子的騙局設計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正因為這樣,騙子手段高 明,善于設騙;皇帝貪婪虛榮,甘心受騙;官員阿諛奉承,樂于互騙,形成了這篇童話巧妙的布 局。既有現實生活的充分依據,又表達了對這樣的皇帝和大臣的強烈憎惡之情。文中描寫皇帝、大 臣甘愿受騙、并且騙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聽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體游行的真相以后,還硬撐 著把那丑劇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點的邏輯發展。因而能夠讓讀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響
八、情節特點。
童話是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來反映生活。夸張是童話情節的基本特點。兩個騙子在 織布機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麗花紋,皇帝赤身裸體舉行游行大典,大臣們手里托著并不 存在的后裙,這些情節當然是夸張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實可信。據安徒生自己說,這個童話的題材 來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間故事,經改寫后,更符合丹麥的生活實際。騙子怎樣誆人,皇帝怎樣 上當,群臣又怎樣瞞騙,寫得合情合理。“最奇異的童話是從真實的生活里產生出來的。”我們在 這篇童話里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當年丹麥封建統治者的真實寫照么?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 說出的一切,隱藏在夸張、詼諧的故事里,引起讀者深思。夸張中包含著合理性,是《皇帝的新 裝》的情節特點,也是安徒生童話的情節特點。
九、語言特色。
通過分角色朗讀,我們進一步體會到安徒生童話的語言通俗、流暢,保持著口語化的特色。故 事敘述就像技家常一樣:“許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個大城市里,來了 兩個騙子……”安徒生重視提煉語言,所以他寫的童話,語言既簡潔又生動形象。例如描寫皇帝在 鏡子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大家贊美說,“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這真是一套資重 的衣服!”把皇帝和周圍的人的神態夸張地描寫得活靈活現,十分生動。
十、本文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從中可以看出童話這種文學樣式具有什么藝術特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是豐富想象、大膽夸張。這也正是童話這種文學樣式的藝術特點。童話,正是 在現實生活基礎上,馳騁想象,大膽夸張,來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意 見態度、思想感情。童話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非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卻更有代表性 地反映現實生活,產生獨特的藝術扭力。童話不但可以想象、夸張地敘寫人間的故事,刻畫人物的 形象,還可以擬人化地描寫動植物或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它們以人的生活經驗和性格特點,通過 描寫他們的思想行為,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意見態度、思想感情。這種童話, 就更充滿豐富想象和大膽夸張了。
十一、想象訓練:
1想象皇帝如何愛新裝?給文章加個開頭。
2用夸張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著新衣游行時裝模作樣的丑態。3想象皇帝在游行結束后會怎么 樣?給文章加個結局。
也可布置成預習作業 ,指導學生猜讀每一個新的情節開頭,不要急于往下讀,合起書自己先來 想象想象:讀到“為了要穿得漂亮”,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圖漂亮圖到什么地步。
讀到“來了兩個騙子”,你想象一下,這兩個騙子會怎樣行騙。
讀到“都看不見衣服”,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會怎樣想,怎么辦。
讀到“這位善良的老大臣來到那兩個騙子的屋子里”,你想象一下,這個老大臣看到騙局會怎樣表 現。
讀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工作進行的情況”,你想象一下,這個官員看到騙局又 會怎樣表現。
讀到“皇帝就很想親自去看一次”,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看到騙局又會怎樣表現。
讀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舉行了”,你想象一下,宮內宮外看著光身子的皇帝將會怎么 樣,結局怎么樣。
想一想,讀一讀,體會體會安徒生的想象力多么豐富,多么精妙,自己哪些想象也很好。檢查預習 時,可以讓學生介紹些自己所想象的情節。
探究活動
1.讓學生搜集有關安徒生的資料,制作成小報。
2.提出要求將課文改寫成課本劇的具體要求,然后由學生寫出課本劇的劇本,并分組表演。
探究活動:表演課本劇
(一)表演課本劇這一語文活動目的:
1. 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質特征,提高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
2. 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活動準備和步驟
1. 了解課文劇的主要特點及課文改編的要求。
2. 選定適宜改編表演的課文。
3. 進行課文的改編(可以獨立改編,也可分組改編,改編既要忠于原文又要敢于創新)
4. 分組進行劇本的交流和討論;選好演出劇本,確定導演,演員和劇務組等人員;反復進行排練。
5. 分組依次上臺表演。表演時,不必太拘泥于臺詞,在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覺得這個人物此時此刻會怎樣說、怎樣做、有怎樣的表情和動作,就怎樣表演。
(三)參考資料
課文劇的要求:
①課本劇的要求不高,它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動作、表情來表現劇情和塑造舞臺上的人物形象。有條件的,可進行舞臺設計,使用道具、服裝或進行簡單的化妝,無條件的,可不作此要求。
②要根據同學的愛好和特長來確定角色。
③課本劇不能太長,人物要少,最好不換景,演出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最好在10-20分鐘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