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五單元測試題(精選2篇)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五單元測試題 篇1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分)
虐殺( ) 恍然( ) 寒顫( ) 霎時( )
2.將下列課文與相應作者連線:(3分)
《風箏》 莫懷戚
《羚羊木雕》 泰戈爾
《金色花》 劉義慶
《紙船》 魯迅
《世說新語》 冰心
《散步》 張之路
3.“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2分)
4.各用一個詞概括《散步》中一家四口人的性格或特點。(2分)
母親:
“我”:
妻子:
兒子:
5.你喜歡《散步》中的父母還是喜歡《羚羊木雕》中的父母?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2分)
6.在下面的橫線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2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業,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其中挺拔的一棵; ;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求無愧地做云朵中祥和的一朵。雖是一棵,卻抗擊風暴; ;雖是一朵,卻能裝扮藍天,這樣的人生也就夠了。
7.以下句子,表意明確無誤的一句是( )(1分)
a、人說世上媽媽好,我說爸爸比媽好,三歲帶我海邊撿貝殼,五歲帶我上山采蘑菇,一生怎會忘得了!
b、父親去世后,年逾花甲的母親便獨守家中,現在休弱多病,健康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作為女兒,我多想早日調回到她身邊,以陪伴她度過自己的晚年。
c、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字表明,春節以來,我國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費開支,已呈明顯上升趨勢。
d、為了讓廣大城鄉人民全面了解省委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的發展戰略,我們所有老師參加了周末在市中心廣場開展的義務宣傳活動。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未,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疲,自然不尊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多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8.為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2分)
9.我決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2分)
10.母親為什么要“變了主意”呢?(2分)
11.從這一文段中,這一家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2分)
12、文中“早已習慣”和“還習慣”能不能互換,為什么?(2分)
13、“強壯”和“高大”能不能互換,為什么?(2分)
(二)
⑴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⑵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往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⑶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14.解釋下列詞語:(2分)
寒顫:
反悔:
15.第一節中寫景的句子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2分)
16.從描寫方法上看,第二節屬于 描寫,主要揭示 。(2分)
17.第二節中畫線句子怎么理解?(2分)
18.“這能全怪我嗎?”一句是 問。它表達的意思是 。(2分)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一些法國老戰士回到了他們的故鄉。他們當中許多人都生活得蠻不錯,弗朗科·雷勃因為中了毒氣,健康始終不曾恢復,喪失了勞動力,生活很是貧苦。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來很強,他從不接受別人的施舍。
每年,這些老戰士要舉行一次團聚。有一年,他們在朱力斯·格蘭汀家聚會。格蘭汀長得胖乎乎的,錢袋總是滿滿的。席間,他興致勃勃地掏出古金幣,滔滔不絕地介紹起這枚古幣的年代、價值和來歷。來客們坐在長桌邊一一傳著觀賞,溢美之詞不絕于耳。客人們在歡宴中開懷暢飲,談笑風生。話題從古金幣轉到別的上面去了。忽然,格蘭汀記起了金幣,但是,這枚金幣不翼而飛了。
眾座嘩然。指責的指責,否認的否認,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議。大家深表贊同,只有雷勃反對。朋友們無不為之驚訝。
“你不同意抄身?”格蘭汀問。
雷勃漲紅著臉說:“是的,我反對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絕抄身意味著什么?”金幣的主人不客氣地追問道。
“我沒有偷金幣,所以我不允許抄身。”雷勃回答。
盡管如此,抄身照樣進行。人們一個個把口袋翻開,等著搜查。但始終不見金幣,于是注意力又轉移到雷勃身上。
“現在,你總不見得還堅持自己的意見了吧?”格蘭汀問道。雷勃則在眾目睽睽之下,狼狽地退了出去。
從此,雷勃的聲譽一落千丈,人們有意避開他。雷勃更窮了。不久,他妻子也離開了人間。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格蘭汀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縫里發現了那枚光燦燦的古金幣。
真相既白,格蘭汀感到十分內疚。于是,他急忙跑進雷勃那破舊的小屋,連聲道歉。
“不過,老弟,你也太固執了。既然金幣不在你身上,當時何必反對抄身呢?”格蘭汀嗔怪道。
雷勃那滯呆的目光停落在格蘭汀的臉上。“不,我那時確實是個賊啊!幾個星期來,我們全家老少實在餓壞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裝進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讓我那可憐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頓啊。”
19對第一段文字的作用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交待雷勃的為人,暗示雷勃絕不是一個偷金幣的人。
b、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揭示雷勃悲劇的根源在于戰爭。
c、交待人物之間的關系,暗示雷勃悲劇在于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
d、交待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缺乏人間真情。
10對“雷勃自尊心素來很強,他從來不接受別人的施舍”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強調主人公雷勃的基本品質是好的。
b、一開始寫雷勃的自尊心,為后文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c、雷勃的自尊心素來很強與拒絕搜身都充分體現了雷勃的個性。
d、雷勃的自尊心很強和后來偷食品形成鮮明對照,揭示社會制度對人性格改變的巨大影響。
21、對小說結尾有如下分析,選出分析正確的項( )(多選)(3分)
a、小說的結尾安排十分巧妙,初讀似乎感到意外,再讀細品又在意料之中,催人淚下。
b、小說的結尾安排落入俗套,餓則思食、窮則思偷,扭曲了小說主人公的形象。
c、“在眾止睽睽之下狼狽地退了出去”是個敗筆,暗示雷勃偷了金幣,與結尾也有矛盾。
d、小說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沒有開頭的“中了毒氣……生活很是貧苦”就不會有最后偷食品的自懺。
22、小說的線索是 。(2分)
23、找出文中設置懸念的地方。(2分)
(四)
千金一諾
真愛的方式有許多種,實現諾言也是愛的一種方式。
8歲時,我上小學三年級,我的姐姐當時正讀初中,她是個很美的姑娘,親友們因此很寵愛她。春節前,從廣州出差回來的姑姑送給她一件樣式別致顏色粉紅的上衣作為新年禮物。在我飽含羨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著新年的到來。
可是就在臘月二十九那天,鄰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門做客,倉促之下伯父伯母沒有準備好給她的禮物。正在他們手足無措之際,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過去,于是促成了一樁美滿婚事。
晚上,伯父來到我家,連連稱謝并送來了買衣服的錢,父親執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災樂禍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應新年那天一定讓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親,躲在母親懷里委屈地哭個不停。
那時候爸爸媽媽兩個人一個月的工資不足100元錢,家中的經濟一點兒也不寬裕,而且在我們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買不到那樣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認為重新擁有那片粉紅色只不過是個奢望罷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親一大早就拿著家里僅有的30元錢去趕進北京的長途汽車,西單、東單、王府井、前門、大柵欄……他跑遍城內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場,最后終于買到了和姑姑送的樣式顏色都一樣的上衣。
在黃昏的暮色中,父親風塵仆仆地趕回家,把衣服放到滿臉驚詫的姐姐后上,沒有說一句話。
看著母親給父親清洗包扎擠車時碰破的手臂,我問:“爸,你為什么一定要去買衣服?”父親輕輕撫摩我的頭,淡淡地說了一句:“讓姐姐過個愉快的新年呀。”
淚水漸漸遮住了我的視線,一種深厚無比的愛意沿著父親的手指抵達我幼小的心靈的最深處。
24、文題“千金一諾”的意思是什么?它帶有怎樣的感情色彩?(2分)
25、文章開頭一句話在文中有什么樣的作用?(2分)
26、說明下面句子的表達作用:(3分)
⑴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
⑵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過去。
⑶一種深厚無比的愛意沿著父親的手指抵達我幼小心靈的最深處。
27、說說第五段的內容和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28、舉例說明這篇短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2分)
29、根據全文內容,用一句話概括父親的形象。(2分)
第三部分:寫作(40分)
每位同學自身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弱點,如膽怯、自悲、惰性、粗心、嬌氣……請結合你的實際選擇一個方面,把題目“我終于戰勝了 ”補充完整,寫一篇記敘文。
第五單元檢測題
1.略 2.略 3.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意思相近即可 4.愛幼;敬老;溫順;調皮 5.略 6.如:風到奔騰的長江,你只盼無愧地做浪花里晶瑩的一滴(或見到澎湃的大海,你只盼無愧地做浪花里晶瑩的一滴),雖是一滴,卻能滋潤禾苗(雖是一滴,卻能映射陽光)。 7.c 8.母親、兒子、妻子都聽“我”的,一切都取決于“我”。 9.母親年老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10.母親疼愛小孫子。 11.一家人相互體諒,生活和諧。 12.不能。因為“我”與母親生活的時間長,所以說“早已”,兒子與“我”生活的時間短,且兒子還未完全長大,還能聽“我”的話。 13.不能換。“強壯”是年邁的母親眼里“我”的形象,“高大”是幼小的兒子眼里“我”的形象。 14.寒噤;原義是對以前允諾的事后悔而不承認,文中意思,指在父母逼迫之下,“我”反悔。 15.月亮出來了,冷冷的。烘托心情的哀傷。 16.心理;大人的狹隘,重財輕義對孩子心理的嚴重傷害。 17.“我”對朋友反悔,是由于父母的逼迫,是不得已的事,爸爸媽媽只看重名貴的東西,不理解子女的心,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尊重孩子的友愛,實在是不應該的。意思接近即可 18.反;這不能全怪我。 19.d 20、d 21、ad 22、一枚古幣 23、略 24、像千金那樣貴重的一個承諾;褒義 25、第一,概說記敘的內容;第二,突現文章主題;第三,表現自己從父親那里受到教育。 26、⑴表現新衣服的表珍貴和姐姐對它的珍愛。⑵表現了父親對鄰居大哥的熱心關照。⑶表現“我”深深感受到父親的愛意。 27、這一段寫家境不寬裕,寫住家偏遠,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要買到相同的衣服是極難的,然而父親竟然買到了,這一段起反襯、烘托作用。 28、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例句略 29、父親在外面是一個關心別人的熱心人,在家中是一個守諾言、關愛孩子的好父親。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五單元測試題 篇2
一.(4′)全卷書寫分。
二.(26′)完成1—8題。
1.填寫。
( )然大悟 苦心孤( ) 自得其( ) 可望而不可( )
2.注音釋義。
( )訣別:
( )驚惶:
( )瑟縮:
( )寒顫:
( )霎時:
( )沐浴:
3.仿寫。
我把秋天比作一個穿著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爽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衣衫擋著風寒,卻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實奉獻人間。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云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農民的笑容格外燦爛。
[仿此段的形式和內容,請再以“春天”、“夏天”或“冬天”為主題擬寫一段話。要注意有創新的表達。]
4.根據自己的積累,寫一則50字左右的“魯迅簡介”。
5.默寫《詠雪》。
6.請把文章后面的啟示要平實的話表述出來。
漫畫大師蔡志忠繪畫的天份自小便顯露出來了;而看漫畫、繪漫畫,更是他從小到大不曾中斷的活動。十五歲讀初二那年,他因成績欠佳而留級,這時,臺北一家漫畫出版社寫信到彰化給他,邀他去為他們畫漫畫,于是,他決定輟學。
由于父親充分了解他對漫畫狂熱的愛好,因此,對他這一重大決定,毫不猶豫地頷首同意。
多年之后,當他以漫畫家身份獲得中國臺灣“十大杰出青年”榮譽時,站在萬眾矚目的臺上,他淚滿盈睫地說道:“人特別要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逼我繼續上學,沒有叫我去補習班,沒有叫我去電腦班,也沒有將他未完成的愿望,要我去替我完成,因而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感謝爸爸。”
蔡志忠從自身的經驗得到一個極為可貴的啟示: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適合做橘子,父母不應該因為蘋果紅艷貴重而要他改做蘋果,而且,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決定,讓他好好地做一只橘子。
7.下面這段描寫,似一幅含義深遠的畫,請你給這幅“畫”命名。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8.賞析冰心的《紙船》并答題。
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①這是一曲 的頌歌。
②談談詩中“紙船”的象征意義。
三.(12分)完成下面9—12題。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9.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①與友期行 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 ④下車引之
10.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來刻畫人物?
11.這篇課文的主題可以用一個二字詞語來說,請將這個詞語寫在下邊的橫線上。
12.文章結尾處,面對父親友人的無信無禮,“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的做法對嗎?為什么?請談談你的見解。
四.(16分)完成下面13—18題。
我手里攥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
“萬芳……”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沒有……”我慢慢從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萬芳愣了一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這樣呢?”
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里出來了。看見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們的樣子,立刻明白了:“萬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東西?”
萬芳看了我一眼,跑進屋去。過了一會兒,她拿著那只羚羊出來了。她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過,看我呆會兒揍她!”
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不見了,她不會再跟我好了……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13.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14.文中“我”說話時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這樣?
15.列舉一處文中的心理描寫并簡析其表達作用。
16.列舉一處文中的景物描寫并簡析其表達作用。
17.從文中萬芳對這件事的處理可以看出,萬芳是一個怎樣的小伙伴?
18.請你對文中這件“不光彩的事”,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12分)完成下面19—24題。
教你生病
畢淑敏
兒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習慣地摸摸他的頭。他一偏腦袋,表示不喜歡被愛撫。但我在這一瞬的觸摸中,知道他在發燒。
“你病了。”我說。“噢,這感覺就是病了。我還以為我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什么藥?”他問。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連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剛想到家里專儲藥品的柜里找體溫表,突然怔住。因為我當多許多年的醫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院。
“你都這么大了,你得學會生病。”我說。“生病還得學嗎?我這不是已經病了嗎?”他大吃一驚。“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學會生病以后怎么辦。”我說。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辦。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電話找你。“假如……你終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許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生病。
“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著。你們早晚反正會回家。”兒子說。“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以后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院。”“媽媽,你的意思是讓我今天獨自去醫院看病?”他說。雖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聰敏。“正是。”我咬著牙說,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那好吧……”他扶著腦門說,不知道是虛弱還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個本……”我說。“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歷本。然后到內科,先到分號臺,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叫你化驗你就到化驗室去,要先劃價,后交費。等化驗結果的時候,要豎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沒聽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媽媽,你不要說了。”兒子啞著嗓子說。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著你上醫院。”他掙開開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去找一支筆,把你說的這個過程記下來,我好照著辦。”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剛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點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雖說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
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我雖然知道醫院是一個緩慢的地方,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雖然我幾乎可以毫無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尋找什么適宜做看病鍛煉的病種,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叫他獨自去看病。萬一在再生病的時候,一切再說吧。我只要這一刻他在我身邊!
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只是較平日有些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我已經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在我已經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有什么。”兒子驕傲地宣布。又補充說:“你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我看著他,勇氣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將要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包括生病在內的許多苦難。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有勝于無。
19.簡要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
20.指出文章主要運用的兩種描寫方法。
21.品析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22.說說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3.從這件事看,文中的母親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試談談你的看法。
24.從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樣的啟示,請談一談。
六.(50分)完成下面25題。
25.作文。以“瞧我們這一家子”為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第五單元
一.全卷書寫分共4分,根據下列標準進行評分:
4分:字體美觀端正,字、標點書寫正確,卷面整潔干凈。3分:字體端正,有三四處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卷面干凈。2分:字體潦草,錯別字和標點較多,卷面較臟。1分:字體難看,不易辨認;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多,卷面較臟。
二.1.恍 詣 所(樂) 即(及) 2.自己借助工具書解決 3.根據實況評改 4.可從名、時、地、評、作等方面來說 5.《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6.合乎題意即可,如:要充分尊重孩子們的選擇,讓他們走適合于他們自己的道路 7.合乎題意即可 8.①獻給母親的深情;②象征漂泊異鄉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第1、4、6、7題各2分;第2題6分;其余各4分)
三.9.①約定;②才;③丟下;④拉 10.語言(對話)描寫 11.誠信 12.可從正反兩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9、12題各4分;第10、11題各2分)
四.13.“我”找萬芳拿回羚羊,傷心不已 14.說話吞吞吐吐(結結巴巴)、欲言又止,主要因為“我”實在是難以開口說找萬芳拿回羚羊 15.共兩處:①“我手里攥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寫出了“我”的擔心和傷心;②“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寫出了“我”的傷心和自責(后面表達作用的簡析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拘泥于本答案) 16.“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烘托出“我”傷心不已的心情 17.主要從“寬容”、“仗義”這兩個方面來回答 18.可從不同角度來談,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第18題4分;其余各2分)
五.19.懂得醫道的媽媽讓兒子自己去看病的故事 20.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21.母親的有氣無力,說明她經歷了比兒子更大的磨難和煎熬 22.畫龍點睛,總結全文 23.言之成理即可,如:文中的母親是一位善于教自己的孩子自立的母親 24.言之成理即可,如:我們要從小培養自己,力爭做一個自強、自力的人(第23、24題各3分;其余各2分)
六.25.根據實況評改(本題共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