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精選10篇)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8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精選10篇)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1

  復習過程:

  一、文學常識

  高爾基-蘇聯-《海燕》《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魏巍——《我的老師》—《誰是最可愛的人》

  脫脫——元代——《趙普》-《宋史》

  二、字音字形字音:發綹( ) 兩頰( ) 詛咒( ) 踱( )步  地窖  赫(  )然  窘迫  躊( )躇( )  摩挲  頹( )唐  抖擻( )   揩( )油  虐待  恣( )情  剔透  遺孀( ) 聘( )用  牛犢  遴( )選  軒然大波  縈系( )( )  抉擇  勘( )察  笨拙( )字形:弓弦-炫耀 即使-既然 后悔-教誨  躋身-擁擠多音多義:顫抖-寒顫  提問-提防  調動-調節  模樣-一模一樣 惡毒-厭惡-惡心 盛放-盛開負荷-荷花三、詞語積累1.教師引導學生識記課文注解中的詞語2.教師強調注意的詞語:頹唐:精神萎靡  恣情:放縱感情 詛咒:咒罵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軒然大波:比喻打的糾紛或風潮。四、古文閱讀 《趙普》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注解,一邊讀課文,一邊疏通文意。2.詞類活用碎裂奏牘擲地(使動用法 使……碎裂)2.古今異義詞齷齪( )( ):古義:過分謹慎,拘于小節。明日: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顏色:古義:臉色  今義:色彩3.一詞多義乃:(1)太祖乃悟(  )  (2)見漁人,乃大驚(  )雖:(1)雖多忌克(  )  (2)雖乘奔御風(  )以:跪而拾之以歸(  )  (2)乃以瓦布之(  ) (3)雖乘奔御風(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4.解釋詞語a、闔戶啟篋(  ) b、卒用其人(   )c、普少習吏事(  )d、寡學術(  )  碎裂奏牘擲地(  ) e、既薨(  )f、讀之竟日(  )5.用原文語句填空文中寫趙普刻苦讀書的語句是: 晚年手不釋卷                 ;表現他精力旺盛的語句是:   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表明趙普性格特點的語句是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長句子,并初步掌握讀懂長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爾”造句。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奪目、百花爭艷、波光粼粼”等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4、通過課文中優美詞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單元提示語中讀懂長句子的方法,能正確地理解長句子的意思。指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

  課前預習:

  1、熟練地朗讀課文。

  2、詞語: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人新課

  同學們,當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時候,是誰從遙遠的南方飛來,為春光增添了生機?(燕子)誰見過燕子?它是什么樣子的?燕子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小鳥,它在田野里、在小河邊、在村子里飛翔,打扮著春天。你想進一步了解它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燕子的文章。

  (板書課題:l燕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l)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3、匯報交流自讀情況。

  (1)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細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議答: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

  (課文是從燕子的外形、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燕子的飛行、燕子的停歇四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

  (2)在議答燕子每個方面的特點時,可讓學生談一談你最喜歡燕子哪個方面的特點,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學生提到哪個方面的特點教師就引導學生議答理解相應的段落。

  4、匯報交流對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歡小燕子的外形,因為它長著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來是那么活潑可愛”。

  (2)“湊”是什么意思?(幾個方面合起來。)

  (3)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通過電視屏幕顯示小燕子外形圖。(邊敘述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圖中燕子渾身烏黑的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個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4)指導感情朗讀:誰能把小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5)背誦第1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指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理解“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3、在學生議答中,教師完成如下板書:

  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形狀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一種美感,有助于學生體會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4、指導感情朗讀。

  三、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段是從哪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飛行),燕子飛行時有什么特點?

  著重理解“掠”、“沾”這兩個動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讓學生將課本翻開,將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對翅膀,將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擬燕子飛行。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和插圖,喚起頭腦中有關鳥兒飛行的記憶表象,仔細揣摩,互相糾正。正確的做法應是:輕輕扇兩下“雙翼”,然后展開,快速均勻地向前滑行,再將書的一端點一下桌面。這樣學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義。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3、指導感情朗讀

  四、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詞、句子。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1)辨析“幾痕”和“幾根”。

  (2)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

  (“幾痕”寫出了電線很高很遠,看上去淡淡的,隱隱約約的。)

  (3)體會為什么說“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師在兩組線上再分別添上幾筆:

  (教師利用板畫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因講解難說清楚。)

  (5)理解“春天的贊歌”,課文最后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春天充滿生機,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教育

  1、學了本課,你有何感受?

  (愛護鳥——人類的朋友,保護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自由創造

  1、大家都特別喜歡燕子,尤其是學了本課后,每個同學心中都有自己可愛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你心中的燕子嗎?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攝)下周我們舉行一次“燕子”展覽會。

  2、“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寫成一篇短文。

  (以上兩題自主選擇一題完成)

  七、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倦”、“添”等字。

  八、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

  外形

  活潑機靈

  板書:

  燕子

  趕來

  飛行

  輕、快

  休息

  音符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3

  第一單元復習

  復習目標:現代詩歌的考查點主要有:

  1.品味新詩語言的含蓄、精煉;

  2.理解新詩運用的表達技巧如:聯想、想象、象征、對比、托物言志等手法;

  3.把握詩的主題或詩人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學會鑒賞詩;

  5.體味詩含蓄、深刻的意蘊。

  教學重點:進行適當的比較閱讀,認識這些詩歌的具體內容、感情意蘊、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異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鞏固:(以自行復習、小組檢查兩種形式)

  1.各課生字詞。    2.文學常識。

  3.重點句子理解。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4.詩歌主題。

  5.學習檢測。

  第二課時

  當堂測試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下列詞語注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一代天嬌(jiāo) 陳吉思汗(chén) 綠茵(yīn) 留滯(zhì)

  b.還看今朝(huán) 彌足珍貴(mí) 蒙朧(méng) 絲縷(lǚ)

  c.淅淅瀝瀝(xī) 潤如油膏(hāo) 顫動(zhàn) 蓑笠(suō)

  d.銀波微漾(yàng) 引吭高歌(háng) 嗒然(tà) 昏暈(yūn)

  2.下列詞語解釋中,有錯誤的一組是( )(2分)

  a.惟余:只剩下 秦皇:指秦始皇嬴政 射雕:比喻善射

  b.留滯:停留不流通 風流人物:指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宋祖:指宋太祖趙匡胤

  c.妖嬈:嬌艷美好 襁褓:包裹嬰兒的布或被 彎弓:拉弓

  d.風騷:原指《楚辭》里的《國風》和《詩經》里的《離騷》 須:等到 俱:都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①雨說,我來了,我來 四月的大地。

  ②剛接到作品時我開始有一些 ,因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間都透著陽剛氣。

  ③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 了。

  a.探訪 猶疑 解除 b.探詢 疑惑 解除

  c.探詢 猶疑 解決 d.探訪 疑惑 解決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新資金的注入,使這家嚴重虧損的企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b.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c.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的學識淵博。

  d.計算機是一種工具,盡管是高科技的工具,但擁有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5.下面的詩句朗誦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b.當我臨近你們的時候/你們/也許/知悉了

  c.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d.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

  6.根據下面這段話的意思,填到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2分)

  中華對聯這一藝術瑰寶,萌芽于先秦,問世于唐代,繁榮于明清;而中國古典小說,歷經六朝志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小說幾個階段。宋元話本中就有對聯出現,《三國演義》中的對聯約有373副之多。

  a.而明清的章回小說,正是對聯進一步滲入的產物

  b.明清的章回小說里也有對聯出現

  c.更有勝者—明清的章回小說,可謂是對聯進一步滲入的產物

  d.可是明清時期的章回小說里卻不能見到中華對聯這一藝術瑰寶

  7.閱讀下面這則新聞報道,請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主要信息。(不超過20字,含20字)。(4分)

  據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中共中央中國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云林13日在北京宣布,大陸有關方面將進一步為中國臺灣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對在高等院校就讀的中國臺灣學生按照大陸學生標準同等收費;并逐步放寬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的條件。

  答:

  8.說話要注意身份和對象,才能產生好的效果。根據下面提供的語境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陳思藝同學原來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可是今年開學以來,受他人影響迷上了電子游戲,平時與同學也在談游戲,學習投入少了,上課有時也想著游戲內容。期末考試,成績大大下降。這時,她才猛醒,心里很難過,在家里悶悶不樂,有時還發脾氣。面對這種情況,陳思藝的媽媽和同學都準備開導她。他們怎樣開導才能產生效果呢?請你替媽媽寫幾句開導的話。媽媽說:二、閱讀理解(50分)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9~30題。

  (一)沁園春 雪  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a 。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b 。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c ,還看今朝。

  9.填寫出文中所缺少詞句。(3分)

  a. (1分)

  b. (1分)

  c. (1分)

  10.下列各句中不是對偶修辭的一句是( )(2分)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c.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d.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11.這首詞的上闋和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2分)

  答:上闋寫 ,用了

  的表達方式;下闋寫 ,用了 的表達方式。

  12.下闋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嬌,…………”,在上文的寫景與下文的抒情之間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3.上闋寫景中,所選的景物有哪些?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景物?(3分)

  答:

  14.文中畫線的句子“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虛景,有人評價說這與毛澤東追求真理的人生觀不符。你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2分)

  答:

  15.詞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態度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答:

  (二)《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馬》

  ①曾經有這樣一幅漫畫:碧草如茵的原野上,遠處一匹匹膘肥體健的駿馬正悠閑自得地吃著草。然而就在近處,一匹瘦骨嶙峋橫臥在地面上的馬打破了這美好的畫面。我不覺一驚;多好的草地也會有瘦馬。由此看來,要有所作為,光有優越的條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須自己努力。

  ②當然,我承認有優越的條件確實很好,但它還必須加上自己努力才會有意義。古今中外,貧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憑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臘的德摩斯梯尼,小時候口吃,但他苦加練習,終于成為著名的演說家。法國作家大仲馬出身微賤,但他毫不在乎,在貧苦中堅持寫作,終成為文壇巨子。我國古代一個叫陳正之的人,天生反應遲鈍,但他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終成博學之士。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宵達旦忘我地研究,終摘數學桂冠。夠了,夠了,不必再例舉了——我無非是想通過這些例子說明,一個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奮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許有人會認為努力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擁有天時地利,仔細解析一下,便會發現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條件過于優越,人不一定就會成才,相反,也許倒會沉醉于紙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七歲世紀的歐洲,貴族們奢侈成風,這難道不是不會正確利用優越條件的典型嗎?

  ⑥其二,先天的條件優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樣會碌碌無為。宋代方仲永天資聰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終落得個“泯然眾人矣”。另外,愛迪生所說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證實了這一點嗎?

  ⑦如果你的條件優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條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來彌補它吧!否則,無論處于什么樣的草地,你都將是匹瘦馬。

  1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www.

  17.第③段中的事例論證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列舉四個事例進行論證?(3分)

  18.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

  19.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 ,“瘦馬”比喻 。(2分)

  20、閱讀第⑦段中畫線句子,請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談談你是如何“利用”或“彌補”原有條件的?(2分)

  (三)別讓委屈再版

  陳之藩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每星期有作文課。國文教師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語外,還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當堂唱名發還。如名次排在后面,顯得非常難堪,于是大家對作文都很努力。我本來就喜歡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發還時,常是名字在前幾名之中。

  一次作文,題目是“北風”還是“春風”我已記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當時覺得下星期發還時,我一定是在前幾名之中。沒有想到,不僅前幾名沒有我,甚至中間也沒有,而是排在最后一個。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課,去問國文老師?老師說:“這不像你這個小學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雜志上的。”我驚訝得不得了。我說:“確實是我作的。”老師說:“你不可能作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說你不是抄的,拿出證明來!”我反抗也無從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場。

  小時候的多少事情,現在兒乎都忘了,惟獨這次所受的委屈,總是記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無獨有偶,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又出現了一次類似的事。那是考交流電路的課,有一道最低還是最高勸率的問題,教授所講過的是用微積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試時,嫌那個方法麻煩,竟異想天開?用幾何作圓,利用切線的關系,找出答案來。那一次考試,我又是很得意,卻沒有想列這一題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說我不會微積分;而這個幾何方法呢,一定是從別處抄來的。于是我在小學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時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國當了教授,又遇到一次類似的事,不過我扮演的不是學生,而是教師的角色。

  有一個美國學生提交一篇學期論文。當作期末考試。我翻來覆去地看他這篇論文,發現不僅風格清新,而且創新滿紙,令人不能相信是一個大學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懷疑他是從什么地方抄來的。問題就這么極端:如果是抄來的,只有給不及格;如果不是抄來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圖書館查了兩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無類似的東西卻不得要領。于是請教一位同事,問他該怎么辦。

  我這位同事對我提出的問題,倒顯得有些驚異。他說:“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學生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說他是抄來的。你的學生并沒有義務去證明他不是抄來的,這是羅馬法的精神。文明與野蠻的分際,就在這么細微的差別上。我覺得這是常識,你卻覺得這是個問題,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虧同事提醒,否則,那種委屈又會再版。

  聽了這一番教訓后,我倒沒什么慚愧的感覺.而是想起中國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須有與想當然的故事。

  (文章的標題及內容有改動)

  注:[國文]舊時指中小學的語文課。 [莫須有]原意是“也許有吧”,后用來表示憑空捏造。

  21.本文寫了三件事,請任選一件事,用—句話簡要概括其內容。(2分)

  答:

  22.本文圍繞中心選取了三個“類似的事”作為材料;三個材料的“類似”點是: 。(2分)

  2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學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這里,“再版”一詞的意思是: (2分)

  24.第三件事中,當了教授的“我”對學生作業(論文)的處理是很慎重的,這從哪些地方可看出來?(2分)

  答:

  25.在如何看待學生作業的問題上,國外那位同事的認識是很高的。他是從什么高度來談論的。(2分)

  答:

  26.你受到過與“我”做學生時類似的委屈嗎?如果受到過,請談談你當時的感受和后來的認識;如果沒有,請給老師們提一兩點有關的建議。(2分)

  答:

  (四)

  ⑴ XX年5月,考古學家郭教授和其他4個人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帶上足夠的食物和淡水,分騎5峰駱駝從大沙漠邊緣的小城出發,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對大沙漠中新發現的一座古墓進行考察。

  ⑵ 幾天以后,他們勝利完成了考察任務,踏上了歸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現出巨大的蘑菇云,隨著黃色蘑菇云的翻滾逼近,萬里晴空頃刻間變得灰暗陰沉,5峰駱駝驚駭得躊躇不前。

  ⑶ “沙暴!”郭教授大聲呼喊著,“快下駱駝,用睡袋罩住頭!”

  ⑷ 罕見的特大沙暴持續了近40分鐘。漸漸地,沙暴的呼嘯聲減弱了,人們陸續掀開了頭上的睡袋。暗無天日的天空中出現了亮色,沙漠恢復了先前的寂靜和燥熱。

  ⑸ “駱駝呢?”有人驚叫著,馱著食品和水的駱駝在沙暴肆虐時受驚跑掉了。大家開始尋找。半個多小時后,只找到一箱餅干、幾袋牛肉。恐懼襲上隊員們的心頭。這時,向導在一塊突起的石頭前發現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劉搶先沖上去想喝水,向導一把搶過來:“不要搶,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劉毫不示弱,其他人隨后也加入到爭搶之中……

  ⑹ “都不許動,把水囊給我!”一向和藹可親的郭教授突然取過向導手中的獵槍,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從今天起,由我決定水的分配!”他從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說:“每人只能喝兩口,誰也不許多喝。”大劉咄咄逼人地問:“你也只喝兩口?”郭教授平靜地說道:“我只喝一口。”

  ⑺ 杯子最先遞到向導手中,他慎重地喝了兩口,宛如品嘗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輪到大劉了,他 地喝了兩大口水……杯子最后輪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將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⑻ 太陽像頂發燙的鋼盔扣在頭上,遍地的黃沙似乎都在燃燒。大劉忍不住喊起來:“教授,我的喉嚨又冒煙了,再給我點水吧!”郭教授似乎沒有聽到,未作出任何反應。突然,大劉猛然向郭教授沖過來,想搶奪水囊。“乓”一聲槍響,子彈射在大劉腳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開槍!大劉悻悻地回到了隊伍中。

  ⑼ 一連三天,因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頭暈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擔憂起來。第四天早晨當人們醒來的時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規定:“從現在起,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沒有人反對,因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誰都少,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⑽ 下午,向導突然驚叫起來:“我們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隊伍開始活躍起來。大劉回頭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們可以喝點水嗎?”的確,整整一個上午都沒有喝水了。郭教授沒什么反應,身體踉蹌著摔倒在大劉的懷里。郭教授將獵槍遞給大劉,聲音顫抖著對大劉叮囑:“ 。”

  ⑾ 有人提議給郭教授喝口水,大劉拒絕了。他命令大家輪流背著郭教授繼續趕路,自己則提著獵槍和水囊走在隊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劉斷然拒絕:“還不到時候!”

  ⑿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這支歷盡艱辛的隊伍終于回到了小城。直到這時,大劉也沒有讓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劉比教授更苛刻。大劉沒有辯解,輕輕打開水囊的蓋兒,將口朝下,一堆黃沙被倒了出來……

  ⒀ 原來,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經沒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裝進的沙子。

  ⒁ 跋涉艱難絕境,有信心與勇氣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撐,那就是希望啊。

  ⒂ 幾年后的訪談中,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問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禮物時,都不約而同地回憶起這次歷險,幾乎說著同一句話:“郭教授的‘騙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禮物。”

  27.第5段畫線句“恐懼襲上隊員們的心頭”,聯系上下文,隊員們“恐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依據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第7段的橫線上分別填入恰當的詞語,并簡述理由。(4分)

  (1) “輪到大劉了,他________地喝了兩大口水……”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杯子最后輪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將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10段郭教授將獵槍遞給大劉,聲音顫抖著對大劉叮囑了什么?(2分)

  根據文意,寫出郭教授叮囑的內容:                    

  30.為什么說郭教授的“騙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禮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d 2.d風騷: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

  3.a 4.d 應該為“事半功倍” 5.c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6.a 7.方便臺胞 大陸再開三道門

  8.媽媽說參考:孩子,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基礎好,不應灰心,關鍵是要找準原因,集中精力學習,媽媽相信你下次會考好的。

  二、閱讀理解(50分)

  (一)

  9.填寫出文中所缺少詞句。

  a.欲與天公試比高(1分)b.引無數英雄競折腰(1分) c.數風流人物(1分)

  10.下列各句中不是對偶修辭的一句是( b )(2分)

  11.(2分)答:上闋寫祖國壯麗的山河之景,抒發壯志豪情,用了描寫、抒情的表達方式;

  下闋寫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

  12.(2分)答:承上啟下的作用

  13.(3分)答:黃河、長城等。因為這些景物是北國的代表、是祖國的代表,并且景物有雄偉的氣魄,與全詞開闊的意境相符。

  14.(2分)答:不正確。這樣寫是為了直抒胸臆地表達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15.(2分)答:不同。評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用的是“稍”“略”,而對成吉思汗,則是:“只識彎弓射大雕”,表現了作者對只懂得武治而不懂得文治的人的批評。

  (二)

  16.要有所作為,光有優越的條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須自己努力

  17..(1)論證了“一個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奮斗是必不可少的”觀點(2)四個事例分別從古今中外全面進行了論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8.(1)外部條件過于優越,人不一定就會成材,相反,也許倒會沉醉于紙醉金迷之中。

  (2)自身先天條件優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樣會碌碌無為。

  19.外部條件,或成長的環境;沒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

  20.例:我從小體質不好,體育成績很差,但我不氣不餒,尋找一切機會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如今的我身強體健,在體育中考時三項成績均獲得了滿分。

  (三)

  21.第一件;我讀小學時寫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師說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件:我讀大學時用幾何作圖法解答求功率問題的考題,教授說我不懂微積分,還說是抄的。第三件:我當教授時懷疑學生的一篇好論文是抄的,二是查資料并請教同事,尋求解決辦法。(大意如此即可。任選一件作答,若答了兩件或三件,則只評排在最前的一件。

  22.老師懷疑學生的創新能力(或答:老師懷疑學生的作業。可答:懷疑學生)(大意如此即可)

  23.某種現象再次發生(或答:某種現象重得出現)

  24.翻來覆去地看學生的論文,到圖書館去查資料;向同事請教處理辦法。(意對即可)

  25.從羅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從文明與野蠻的分際的高度。或答:從法律的高度。)

  26.無固定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談感受要真切,提建議要注意“有關”。)

  (四)

  27.沒有找到水。

  28.(1)猛(“拼命”、“毫不客氣”等)突出大劉魯莽直率。

  (2)輕輕(“緩緩”、“慢慢”等)突出教授沉著冷靜,顧全大局。

  29.要求:符合情境,與水囊、走出沙漠相關。

  30.要點:(1)給人以戰勝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氣和信心(給人以生的希望)

  (2)激勵人們去戰勝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陰。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4

  復習內容:

  本組教材以“熱愛大自然”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講讀課文:《燕子》、《古詩二首》、《荷花》,一篇閱讀課文《珍珠泉》。本組以不同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生機勃勃、姹紫嫣紅的春天和美麗的荷花景象,從中選編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好習慣。

  復習目標:

  復習學過的字詞,通過多音字、形近字區別、易錯字指導使學生鞏固所學的生字。

  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回顧積累描寫大自然的好詞、佳句、名段欣賞,并把積累的語言運用到實踐中去。

  2、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理解大自然的美好,進一步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復習準備:

  1、學生準備積累描寫大自然的好詞佳句、古詩名句。

  2、教師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

  一、創設情景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結束了本單元的學習,這節課我們進復習一下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讓我們一起享受一下復習的快樂!請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學生一起唱。

  2、師:春天美嗎? 師:是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充滿生機,我們這一單元就是以“熱愛大自然”為題,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美!我們唱完了歌曲,下面一起復習本單元課文。

  (設計意圖,轉變復習的枯燥無味,使學生樂學,從欣賞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

  二、復習生字詞

  出示小黑板字詞

  復習生字:

  1、自己讀。

  2、問學生又不懂的地方請舉手。

  重點檢查:掠 倦 奏 潑 蕩

  3、齊讀

  4、復習多音字

  (1)、出示多音字: 漂 奔 鉆 橫 泡 露(2)、誰能用這些詞組詞?(3)、指名回答。

  學生讀,師指導易錯的地方。

  5、指導書寫: 倦 漾 演(1)、學生書空

  (倦:右邊兩橫,學生容易寫成三橫;漾:下面不要寫成水。演:里面不要少一橫。

  以筆劃、筆順為指導,以點帶面說說記字的方法。(2)、復習字詞聽寫(3)、展示糾正

  6、復習形近字:(1)、奏----湊 浸-----侵 濱-----賓

  (2)、指名組詞區別

  三、復習古詩

  (一)復習古詩

  1、學習古詩、背誦古詩,說說詩中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你還知道那些描寫春天的詩句,名言名句,我們來進行比賽.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結束語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本單元字詞,回顧描寫了大自然的好句佳詞及古詩欣賞,名段欣賞,大家從中享受了美,讓我們走進大自然,感受家鄉的魅力,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家鄉,描繪大自然的美!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5

  Unit 1

  1.請問,你有沒有CD 唱機?

  2.我有一本英漢詞典和幾本漢英詞典。

  3.那些書架上現在擺著很多VCD。

  4.我剛從圖書館借了一本關于歷史的書。

  5.他過去常常花很多錢買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不是嗎?

  6.書給我們知識還帶給我快樂。

  7.他走幾步,思考一會 ,然后帶著書離開。

  8.下個星期我要去北京。

  9.第2天他忘記把書還給圖書管理員了。

  10.你還沒有找到那本借來的書嗎 ? 沒有。

  11.我已經到處都找了,但我還是沒有找到。

  12.很可能有人會在校園里找到了書簽,遲早會歸還的。

  13.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不能按時歸還的話,我將要為那些不見的書賠錢。

  14.當他蹋進草地的時候,他看到一張10圓的鈔票躺在地上。

  15.那個圖書管理員想到一個好主意,能夠幫助我找回丟失的書。

  16.你出過國嗎? 從來沒有。

  17.你能不能想到其他的辦法來鼓勵外國人來中國旅游。

  18.讓我在電腦上找找看誰拿走了它。

  19.我難過的拾起那盤錄象帶。那是我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啊。

  20.你有沒有別的顏色啊?對不起,我們沒有其他的顏色。

  21.她的業余愛好就是讀書。

  22.你要的書我沒有,但是讓我看看能不能想點別的辦法。

  23.作為一個婦女,她發現很難得到好的報酬。

  24.我們不能照搬美國的經驗。

  25.那個11歲大的女孩沒能游過那條50米寬的大河。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6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復習目標:

  一、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生字詞、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詞的識記等。

  二、提高現代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三、能熟練地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

  四、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復習重點:

  提高語文應試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

  復習方法:

  學生在自主中與同學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詞

  《風箏》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瘦弱。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肅殺:形容秋冬天氣寒冷,草木枯落。訣別:多指不再見面的離別,分別。笑柄:可以拿來取筆的資料。塵封:擱置已久,被塵土蓋滿。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應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驚惶:驚慌。

  虐殺:虐待人而致死。寬恕:寬容饒恕。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樣子。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鉆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

  《憶讀書》

  懸念:持念,惦記。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無聊:這里是精神無所寄托的意思。人情世故:指為人處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來消磨時間。索然無味:沒有一點趣味。

  無病而呻:沒有病卻發現痛苦的聲音。這里比喻文藝作品沒有真情實感而矯揉造作。風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學作品里描寫自然景物的四種對象,后來比喻堆砌詞藻、內容空泛的行文。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山中避雨》

  趨之如歸:很快地走過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樣。趨,小步急走。寂寥:寂靜空曠。怨天尤人:埋怨天,責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觀條件。尤,責怪。嘈雜:聲音雜亂,喧鬧。

  冗長:(文章、講話等)廢話多,拉得很長。這里是持續不斷的意思。

  工尺: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各個音的總稱。望洋興嘆: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樣子。興,發出。陶冶: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樂以教和:音樂是用來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諧相處的。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煞費苦心:費盡心機。

  滑稽:(語言、動作)引人發笑。

  猝不及防: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惡作劇:指戲弄人的、使人難堪的行動。六神無主:形容十分驚慌或著急,沒有主意。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無法忍受。奸笑:陰險的笑。

  心血來潮:形容突然產生某種念頭。

  言簡意賅:言語簡單而意思概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乳臭未干:奶腥氣還沒有去掉。指人年幼或年幼無知。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談。

  趾高氣揚:高高舉步,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大動肝火:大發脾氣。

  二、知道一點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冰心(1900~1999),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有詩集《繁星》和《春水》等。

  豐子愷,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江蘇省桐鄉縣石門鎮)人,號稱“中國漫畫之父”。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其筆名。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

  三、課文內容梳理

  《風箏》第一部分(1、2),比較北京和故鄉放風箏的時令,引出回憶。

  第二部分(3、4),“我”回憶小時候在故鄉故意弄壞了小兄弟的風箏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年,“我”才意識到自己弄壞小兄弟的風箏非常不應該,于是心中充滿懺悔,但當面道歉時才發現他已忘卻,“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看著眼前北京的風箏,“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憶讀書》全文為總——分——總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讀書好。這一部分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⑴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發人的各種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⑵能擴大知識面。

  ⑶對寫作有幫助。

  ⑷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第二部分:多讀書。涉獵古今中外。

  第三部分:讀好書。要會比較挑選。

  《山中避雨》第一段:記敘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記敘心情的轉變:由掃興而感趣味。

  第三段:記敘茶博士的琴聲難以解悶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記敘作者學琴經過及琴聲使苦雨荒山活躍起來。

  第五段:抒發自己的體悟作結。

  課文按作者所記內容的因果聯系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具體內容。

  ⑴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⑵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⑶給新來的外鄉人的詩增寫腳注。

  第二部分:寫“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巨大反響。

  ⑴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

  ⑵使報紙銷量大增。

  ⑶使周圍的人對作者刮目相看。

  四、積累一批優美的語句或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

  1. “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這句話應當怎樣理解?

  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因而“久經逝去的春天”與“在這天空中蕩漾了”不相矛盾。

  2. 作者說:“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音樂的趣味。”這句話如何理解?

  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環境與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種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兩個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輕人,大家素不相識,是琴聲、歌聲把大家結合在一起,有一種和諧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發自內心,感情十分真摯,有一種真摯之美。大家一起歌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氣氛熱烈,把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有一種氛圍之美。以上種種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這次拉琴與歌唱,十分自然真摯,是音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大家相處得如此和諧,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這是作者以往沒有體會過的。所以作者說,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音樂的滋味。

  五、理解各篇文章的主題

  《風箏》本文回憶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發了自己懺悔自責的思想感情。也表示了對封建的教育思想的倫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惡痛疾,并啟發人們思考,從而有所覺悟。

  《憶讀書》課文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展開,其中“讀書好”是全文的重點,可從四個方面來看:⑴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⑵讀書能擴大知識面。⑶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⑷讀書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山中避雨》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相處更加和諧。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本文通過撰文諷刺希金斯投河、嘲笑兩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個新來外鄉人這三件事,敘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它們發表在報紙的同一期上,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而且使這一期的報紙銷量大增,使得周圍的人不能不對作者刮目相看。

  六、學習一種妙想

  《風箏》文章開頭兩段與結尾一段都是總寫的段落,在結構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內容上作用相同嗎?

  文章開頭兩段與結尾一段都是總寫,起到了前后呼應,使結構完整的作用。

  從內容上看,開頭由北京的春天寫起,寫了北京春天中“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引起對故鄉的“風箏時節”的回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時奠定了懷念的感情基調。結尾一段是對風箏事件的總結,有總結全文的作用。與此同時,字里行間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責。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本文敘事詳略得當。

  叔叔外出,讓“我”編一期周報,“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諷刺和《漢尼巴爾周報》對立的一家報紙編輯希金斯,這件事寫得很詳細,文章標題、插圖內容及“我”當時的心理狀態,都有交你。第二件事情,是撰文諷刺兩位名人,概述,一筆帶過。第三件事是諷刺新來的外鄉人——一個雇工裁縫,起因、經過,甚至原文都寫出來了。三件事情,兩詳一略,疏密有致,重點突出。“我”的這次嘗試,產生了很大反響,文章一一道來,使我們從而面了解到作者語言的諷刺力量,讀來妙趣橫生。

  七、重溫一個閱讀語段

  (1)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哪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3)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筍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4)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1.概括這段選文的內容。

  2.用橫線畫出選文第(1)(2)段中景物描寫的語句,說說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3.選文第(2)段中的加點詞語“蕩漾”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4.選文第(3)段的畫線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現了弟弟怎樣的感情?

  5.你說弟弟知道哥哥討厭風箏嗎?為什么他還要做風箏呢?

  6.選文第(4)段中,加點詞“傲然走出”寫出“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7.想像一下,絕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弟弟,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參考答案1.由冬天在北京看到放風箏,回憶起小時候在故鄉故意弄壞了小兄弟風箏的事情。2.第(1)段環境描寫渲染肅殺氣氛,奠定感情基調。第(2)段寫故鄉放風箏時春天的溫和,與嚴冬的肅殺形成鮮明的對比,引出對往事的回憶。3.“蕩漾”用得好。因為這里的春天指小時候故鄉的天空中飛蕩風箏的春天,現在看到冬天北京天空的風箏,就聯想到故鄉春天的氣息,充滿了整個世界,所以用蕩漾。4.神態、動作,表現弟弟的天真活潑和對風箏的喜愛之情。5. 知道。因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6.寫出“我”當時以破獲秘密為滿足,以弄壞小兄弟風箏為勝利的驕傲心理。7. 略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荷花的美麗。

  (2)通過情境體驗,展開想象,發展觀察、想象的能力。

  (3)通過老師的指導,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鍛煉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欣賞荷花的美麗,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和欣賞滿池荷花的靜態美。

  教學難點

  對描寫荷花動態美的有關語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3.搜集古代詠荷的名詩名句;

  4.畫紙、彩筆。授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寫的是什么嗎?)齊讀課題:荷花。

  2.語言渲染: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描寫贊美荷花的詩文數不勝數,我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李白、蘇軾等都曾吟詠過荷花。人們稱荷花為“花之君子”。

  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文章的題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學看過荷花?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看過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 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

  這樣的荷花,同學們還想看嗎?在學習課文前,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伴著美妙的音樂,去荷花池邊欣賞一下荷花的美麗風姿。請同學們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樂)

  二、初讀課文,熏陶情感:

  1.引起閱讀興趣:老師發現,同學們剛才在聽、在看的時候都快入迷了。從你們的表情中老師看提出來,大家都被美妙的音樂和美麗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們是這樣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樣看荷花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葉圣陶爺爺的這篇《荷花》,看看葉爺爺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美好的享受?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讀幾遍,除了讀準字音之外,還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讀通順。(3)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詞語:

  挨挨擠擠 蓮蓬 花骨朵 飽脹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夢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充分朗讀,激活語感:

  (1)解決了這些讀書時的“攔路虎”,我們就可以美美地讀一讀葉圣陶爺爺的這篇《荷花》啦。有誰愿意大聲地讀一讀這篇課文呢?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對于舉手的同學,對他們的自信或勇敢給予充分的肯定。

  (2)說說葉爺爺是怎樣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看荷花時,老師趁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從哪段課文中體會到這一點的,再組織學反復誦讀相應的段落。(課文第2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性誦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受和韻味;課文第3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性誦讀,鼓勵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課文第4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示范性誦讀,以優生的朗讀為樣板,鼓勵學生向優生學習朗讀。)

  (初讀時的充分誦讀,就是為了使學生讀透課文,為感悟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讀的多了,學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師需要講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現今,我們也常說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但僅僅靠講讀課文時的那點“讀”是遠遠不夠的。一節課,老師要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又要讓學生讀中感悟,時間根本是不允許的,結果仍然是老師“包辦代替”——老師講得多,學生讀得少。因此,在初讀時就要讓學生多讀課文、讀透課文,過了這一關,到精讀課文、品讀課文時,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師幫生,或生生互助,解決每段中不理解的詞義,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②挨挨擠擠:本課形容荷葉長得很密,互相擠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飽脹:飽滿得發脹。

  ⑤破裂:出現裂縫。

  ⑥姿勢:身體呈現的樣子。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出示問題,指導再讀:葉圣陶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說,作者寫文章的時候一般是有比較充分嚴密的思考和準備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內在脈絡可尋的。我們閱讀欣賞文章的時候,如果能夠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這篇課文的脈絡,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再去認真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課文共五個自然段,按照觀賞荷花的順序主要寫了“看荷花”和“想荷花”兩大部分或者說“初聞荷香”、“再賞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學思想下,我們不提倡以往的給課文劃分段落。其實對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需要一個死的劃分,就如這篇文章,可以分為“看荷花”和“想荷花”兩部分或者“初聞荷香”、“再賞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還會有其他的劃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脈絡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靈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個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結:文章敘述、描寫、抒情,脈絡清晰,層層深入,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熱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讀這篇文章。

  5.配樂齊讀全文。

  四、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查閱《古詩通》、詢問家長、上網查詢”等方法搜集古代詠荷的名詩名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誰還記得?向我們大家說說好嗎?(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荷花的。

  二、品讀美文,領悟語感:

  1.指導朗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這句中“一就”這個關聯詞語說明什么?(荷花散發出來的清香傳得很遠,從荷花池一直飄到公園門口)

  (2)為什么我一聞到清香,就趕緊往荷花池為跑去呢?

  (3)指導朗讀:要把作者聞到荷香后,對荷花的喜愛,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讀出來。

  (4)小結:“趕緊”、“跑”表現了作者賞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謂花香襲人、花香誘人啊!

  2.觀美景,入意境,品詞句,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語:一陣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進公園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呢?

  (2)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劃下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

  (3)作者先寫了對荷花的總體印象“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按理說,接著這句總寫,下面就應該寫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寫了什么呢?(荷葉)

  作者為什么寫荷葉呢?有很多同學喜歡這一句,誰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

  你能告訴大家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嗎?(讓學生觀察畫面,理解“挨挨擠擠”,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荷葉的數量多、形狀大、顏色美)

  (4)有誰喜歡寫荷花的句子,請讀一讀。

  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面對這一池美麗的荷花,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來比喻它呢(活的畫)?請在書上找出來讀一讀。

  作者把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畫,為什么?

  ①請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你覺得這一池荷花哪兒美,像一幅畫?(抓住荷花的“顏色美:綠葉、黃心、白花瓣;姿態美:全開的、半開的、花骨朵兒;整體美”認識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畫。)

  這荷花不但美得像畫,而且像一幅什么樣的畫(活的畫)?

  ②再讀第二自然段,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擠擠”、“冒”、“才展開”、“露出”、“破裂”等詞語理解荷花的動態美。)

  重點解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a.談體會:你覺得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好?

  b.換詞理解“冒”:“冒”還可以換成什么字?(長、鉆、伸、露、探、沖)

  c.表演體會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爭先恐后地、生機勃勃地)

  d.把這些詞填到原句中去,再讀一讀,悟一悟。(多媒體課件展示: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

  e.激發想象: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后,它們想干些什么呢?

  (組織學生想象寫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_______________。”寫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空氣。”“仿佛在盡情展示自己的美麗容貌”等等。)

  f.小結:多么可愛的白荷花呀!你們看,一個“冒”字不僅把荷花寫活了,而且使它變 得更美了。

  ③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畫嗎?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讀第二自然段。你能通過讀來把荷花的美表現出來嗎?

  ④解讀“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a.這些姿態是什么樣的,我們來看看!(課件演示:荷花的三種姿態)

  b.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說說課文描寫了哪三種荷花的樣子么?(剛開的、全開的、將開的。)

  c.引讀三句話:剛開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呢?(同學們找到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師,并做出動作)全開的呢?將開的呢?

  d.自由練讀(你們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這三種姿態不同的美和可愛么?)

  e.喜歡這句話的同學一塊兒站起來讀讀。

  (5)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些荷花呢?(千姿百態)

  這么美的荷花,它們各有各的姿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姿態萬千的荷花描繪下來嗎?

  a.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讀課文第二段,自己選一種姿勢的荷花,自己畫一畫、剪一剪,再將它們貼到黑板上。

  (學生畫、剪荷花、荷葉,并貼荷花、荷葉。貼的時候,自己介紹一下自己畫、剪的荷花。我是盛開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貼的過程中,再讓學生評一評,荷葉應貼得緊一些,并貼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來加深理解“挨挨擠擠”、“冒”的意思。)

  師指著荷池:老師覺得,我們班的同學實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繪的荷池竟被同學們搬到黑板上來了。看,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引讀。)

  我們班的同學就是那了不起的畫家。同學們,為我們今后會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b.正像同學們所講所畫的那樣,這是一種喜氣洋洋的美!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美!你們想把這些優美的語句記下來嗎?那就自己在小組內試著記一記、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動作,看看那一小組的學習效率最高。

  (一段時間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配樂。)

  3.想象美景,遷移表達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這美妙的畫卷令人如癡如醉,心馳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邊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3)(多媒體演示第四自然段內容)表演引讀。

  作者所以會有這些想象都是因為荷花大美了,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師也想變成一朵荷花,你們想嗎?那讓我們一塊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樂朗誦)

  三、審美表達,豐富語感:

  1.想象說話,遷移情感。

  (1)小結寫作方法:讀了這篇課文,誰能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

  作者從荷花的香味、姿態、顏色等方面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對荷花三種不同的姿態描寫得更是淋漓盡致。

  2.想象說話,抒情表達,豐富語感:其實荷花的姿態還有很多,同學們一定想看!讓咱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的、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再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這些荷花?(課件演示:千姿百態的荷花圖片及背景音樂。)

  指導學生有這樣的句式說話:“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荷花!你美麗動人的形象將令我終身難忘。”)

  3.品讀詩句,回味情感:

  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同學們剛才紛紛用豐富多彩的語言描繪了、贊美了荷花,老師還能用詩贊美荷花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你們能用你知道的古代詠荷的名詩名句來贊美荷花嗎?(如: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李白《贈江夏書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多媒體出示:古代詠荷名詩名句,學生速讀,幫助學生積累語匯。

  四.作業設計:

  讀下面的一段話:

  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魚會來告訴你什麼?還有哪些你喜歡的小動物會你交談些什么?

  2.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寫一寫。

  板書設計

  3.荷花

  聞到花香: 一就 趕緊跑

  荷葉:挨挨擠擠 碧綠 大圓盤

  觀賞花姿

  荷花:冒出來----剛開的、全開的、將開的

  變成荷花: 翩翩起舞

  與蜻蜓、小魚交談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歷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莖、葉的作用。

  3、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過程與方法:

  1、根據給出的謎語猜出謎底和說出有關的知識。

  2、通過展示發現植物的生長規律。

  3、小組活動復習這一單元的重要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

  2、體會小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植物的生長過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教學難點】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試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我知道我們三(1)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想考考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謎語?

  生:異口同聲想。

  師:請看大屏幕這個謎語是:尖尖葉子,火紅小花,姑娘用它,染紅指甲。(打一植物)猜猜看這是什么?

  生:鳳仙花。

  師:對是鳳仙花,想一想鳳仙花還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別碰我。

  師:關于鳳仙花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小組討論匯報。

  師:剛才有同學說知道了鳳仙花的生長過程,;鳳仙花的生長過程是什么?出示媒體。

  鳳仙花植株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學生跟著畫面說出相應的內容。

  二、多種形式,回顧舊知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想一想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想不起來可以看書。(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播種的方法,怎樣才能看到種子的變化過程,植物根、莖、葉的作用等等。

  師: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咱們來個知識比賽好不好?

  生:好!

  師:第一項比賽是判斷題。

  請看比賽要求:投影出示:溫馨提示:1、試卷每人一份,2、老師說開始時才能答題,3、最先完成的交給老師,4、其他同學交給小組長5、最先完成全對加上20分其他同學全對每人加上10分,分數最高的那組獲勝。

  師:比賽要求看明白了嗎?請各組小組長來領試卷。

  判斷: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長。(   )

  2、植物都是用種子繁衍后代的。(   )

  3、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種子開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種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陽光。(    )

  7、鳳仙花是一種常見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莖上都有“節”,它是莖最本質的特征。(   )

  9、植物的莖能從上向下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

  10、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

  師:好,開始!

  學生獨立完成試卷。

  師:我們來一起看看誰是第一回合的冠軍呢?展示第一個同學做的題。集體訂正。

  指名說出錯題,學生幫忙解決。

  師:剛才某某小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們繼續比賽。第二項比賽是簡答題。

  媒體顯示題目: 1、播種方法2、植物的根的作用3、植物葉的作用4、植物莖的作用。溫馨提示:1、給你一會時間朗讀下面問題,2每組1號先背1號背完叫其他組的組員背,3、會背的給小組加上10分不會的請小組成員幫忙會背加上5分,小組成員不會其他組可以站起幫忙,會背的給她那組加上10分。最后分數最高的小組獲勝。

  學生比賽。評出名次。

  三、總結拓展,再激興趣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植物的生長變化這單元的有關知識,對學過的內容又加深了認識,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很棒,老師為你們自豪。老師遇到了難題想請大家幫忙,大家愿意嗎?

  出示:

  1、植物體內的水為什么會向上輸送?

  2、植物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9

  初一歷史  第10課  第13課  淄川二中初一級部   歷史    導學案  no.5

  課題 復習第一單元(1.2.3課) 課型 復習課  學  習  過  程 二次備課

  學習

  目標 1.記住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產方式,以及社會組織

  2.記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農業.工業畜牧業的情況

  3.記住炎帝和黃帝是人文初祖及堯舜禹的禪讓

  主備人 孫菁華  2. 記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農業.工業.畜牧業的情況

  背誦同步訓練第4頁的“知識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時間 生活區域 勞動工具 農作物 房屋樣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檢測:

  完成同步訓練第5頁的“選擇題”、 第6頁的“識圖題”接著校正錯誤。估計難度不大

  3.記住炎帝和黃帝是人文初祖及堯舜禹的禪讓

  結合課本的圖片進行記憶和復述

  檢測:

  完成同步訓練第10頁的“選擇題”, 第11頁的“識圖題”接著校正錯誤。估計2題難度稍大

  圖解“原始社會的解體”

  布置作業:

  完成同步訓練《單元測試一》

  預習第5課    

  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

  炎帝和黃帝 備課

  時間 

  難點 堯舜禹的禪讓 上課

  時間   

  學  習  過  程 二次備課   

  直接進入主題,使學生清晰的明確本屆課程的內容,.

  1.記住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產方式,以及社會組織

  背誦同步訓練第1頁的“知識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項目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時期  

  體質特征  

  勞動工具  

  取火方式  

  生產活動  

  社會組織  

  思想觀念 

  檢測:

  完成同步訓練第2頁的“選擇題”,接著校正錯誤。

  估計5題難度稍大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教學重點:

  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閱讀課后的資料袋,搜集關于泉水的其他資料

  朗讀課文,思考;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全班交流關于泉水的資料

  2、板書課題:同學們介紹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點,令人驚嘆,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點呢?

  二、自讀討論,朗讀體會。

  1、生自讀課文,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

  2、討論交流,朗讀體會:

  (1)說說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開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閃亮珍珠啊!”③“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

  (2)從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跟同伴討論討論。

  自己讀書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

  體會珍珠泉水綠、探、清的特點

  (4)指導朗讀,讀出珍珠泉水的特點,重點練習朗讀2、3自然段

  第2段指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形成畫面“水是那樣綠,綠得像”

  第3段要讀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練習朗讀,體會感情

  師:假如你是作者,向別人介紹珍珠泉時,語氣是怎樣的呢?心情是怎么樣的呢?為什么這樣說?

  練習朗讀,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贊美之情,為家鄉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文章先介紹了珍珠泉在,接著重點揣述了珍珠泉周圍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業:

  1、在文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憂美的句子,摘抄背誦。

  2、看看自己的家鄉有沒有這佯美好的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仔細觀察,記在心里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復習教案(精選10篇) 相關內容:
  • 《整理與復習》(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認識千克與克的相關知識,提高運用能力。2、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 《第一單元》復習(精選14篇)

    一、基礎知識平臺(16分)1、看拼音寫漢字。(4分)粗 bǐ() 禁 ɡù() 爛 màn() 磨 cènɡ() yǒu()黑 xī()利 zhàn()開 jié()問 2、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解釋詞語。...

  • 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知識復習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了解考綱對實用類調查報告閱讀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圍,弄清考查重點;3、洞悉實用類調查報告文本閱讀題干擾項的設置規律;4、掌握解答實用類人物訪談文本閱讀試題的必備技能。教學重難點實用類調查報告文本閱讀的命題特點。...

  • 第六單元復習教案(通用4篇)

    【復習目標】復習鞏固掌握本單元重點課文主要內容1. 能默寫課文中重要詞語。理解課文內容。3. 掌握《陳涉世家》中重要實詞、虛詞。4. 能翻譯文中重要語句。【內容概述】我國古代史傳文學非常發達,涌現過大量的優秀作品。...

  • 單元復習(精選12篇)

    單元復習第一課時復習目標:1、通過整理和復習,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 第五單元復習(精選16篇)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一、兩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1.世界政治地圖 概念——表現全球政治區域劃分和國際政治關系的地圖,它著重表示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管轄范圍、國界和領土輪廓。 演變的主要原因——國際間的政治和經濟沖突以及國際競爭。...

  • 總 復 習(精選16篇)

    (十一)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教學內容:教材第77~78頁分數、百分數的意義及“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10題。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百分數的意義及相關概念,認識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分數與除法之間...

  • 《總復習》自主式復習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 復習2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2、 正確辨別前后、左右等位置的順序,正確認讀時間;3、 在活動中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明確分工,學會按指令完成任務。...

  • 整理復習(精選16篇)

    課題 整理和復習(2) 主備人 黃禹 第 4課時 月日第節 課 時 目 標 使學生理解四則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能夠正確運用這些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 第1—6單元 階段性復習(精選2篇)

    第1—6單元階段性補充練習(1) 教學目標: 1、負數的含義,正數和負數的讀法愛河寫法,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整數和小數的數位順序;小數的性質。...

  • 第二單元復習教案(精選15篇)

    復習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復習生字詞語,能正確默寫。3、能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4、鞏固練習2中的題目,會用關聯詞語用在具體的句子里。5、復習例文《決賽》,會寫一次比賽。...

  • 復習字詞教案(通用2篇)

    復習課教案一、導入。冬天到了,外面天寒地凍。可是北方獨有的冰雪卻為我們帶了無窮的樂趣。今天讓我們到滑雪勝地去感受滑雪帶來的歡樂!二、過程:(一)、乘著火車去滑雪。...

  • 字詞復習(通用14篇)

    教學內容字詞復習共幾課時5課型復習第幾課時5教學目標1.認真地讀《生字表》,要求讀準本冊的483個生字。2.復習所學的多音字,能讀準字音,會組詞。3. 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 學期復習(精選12篇)

    2004年12月22日 大班英語展示課教案執教者:崔府街幼兒園胡寶如設計教師:胡寶如教學年齡:幼兒園大班課題名稱:學期總復習授課時間:30分鐘教材版本:洋紫荊英語第五冊一、學生分析1. 幼兒年齡6歲左右,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

  • 《復習2》(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3、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4、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5、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司法| 茂名市| 个旧市| 浦城县| 革吉县| 苏州市| 南召县| 大石桥市| 会东县| 剑川县| 镇赉县| 大邑县| 石嘴山市| 清苑县| 中卫市| 武鸣县| 类乌齐县| 濮阳县| 富阳市| 崇礼县| 洛川县| 德格县| 德兴市| 大洼县| 祁连县| 蒙山县| 永修县| 凤城市| 寿阳县| 唐海县| 雷波县| 涿州市| 灵宝市| 边坝县| 宜丰县| 司法| 泸溪县| 集贤县| 德钦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