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教師寄語:體驗學習的快樂,你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學習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3、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4、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資料連接】
1、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2、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時人的文言短篇。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漢時人,漢武帝時曾任侍郎。
學習過程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詞的讀音及斷句。
中間(jiàn) 幾(jī)欲先走 叱(chì) 囈語(yì) 屏障(zhàng) 頸(jǐng) 犬吠(fèi) 齁(hōu) 曳(yè)屋許許(hǔ hǔ)聲 絮絮(xù) 少頃(shǎo)2、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體內容。
自主理解:
3、再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翻譯課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交流解決,解決不了的求助老師。
4、文章主要描寫了幾個場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合作探究:
5、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6、文章首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品味語言:
7、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
8、學習文言文,我們不僅要準確地翻譯文章,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最好。
課堂小結:
9、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提出來與同學交流。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①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②既而兒醒,大啼。③夫亦醒。④婦撫兒乳,兒含乳啼。⑤婦拍而嗚之。⑥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⑦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⑧滿坐賓客無不 , , , ,以為妙絕。
10、《口技》一文節選自 。它是 代人 編輯的一部 小說。而《口技》的作者則是 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