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陳太丘與友期》導學設計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太丘與友期》。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說教材
《陳太丘與友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25課《<</span>世說新語>兩則》中的第二則。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第一冊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聯系緊密,使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 本文是學生接觸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懂禮節守信用的優秀品質是本課的重點;
難點:在學習圈點勾畫重點詞句和按節奏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難點。
3、教學目標分析
①知識與技能
學會在文中圈劃出重點詞語與句子,并有意識地積累詞語;學會按節奏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 。
②過程和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的過程,利用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過程,學會利用斷句的方法朗讀并背誦課文的過程。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獲得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學習古人懂禮節守信用的優秀品質。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學生自主閱讀法,教師導學法,問題討論法,在教學手段上運用錄音機,板書這兩種方法。利用錄音機,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對課文的情感能夠把握得更好。通過聽錄音學習按節奏朗讀課文。利用板書,能夠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學生拋開課本講述故事。
三、說學法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如:朗讀法,合作法。朗讀法能夠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背誦課文;合作法,則讓學生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的話題。
四、說教學程序
我設置的教學環節分別是故事導入新課,整體感知課文,討論問題,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板書設計等。
下面我將就每個環節分別從教什么,怎么教,為何這樣教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1、故事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舉出三個關于聰穎機智少年兒童的故事,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課文
在本環節中,我采用了學生自主閱讀法,教師導學法。根據對教學目標的分析,首先我會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圈劃出課文的重點詞句,這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接下來我會讓幾個學生說說他們畫出了哪些重點詞句以及讓兩到三個學生幫助解決重點詞句,這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熟知情況以及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最后我會讓學生根據文意給課文斷句,并根據斷句的節奏進行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學習按節奏朗讀課文的方法,并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