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
第3課《蟬 和貝殼》學案
教師寄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孔 子
學習目標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了解先抑后揚和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收斂 ( ) 顫動( ) 聒聒( ) 寬恕( )
短暫( ) 脆弱 ( ) 卑微( ) 一絲不茍( )
2.查字典或詞典,弄清楚“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請揣摩下列句子的特點,在續寫一句,表達你對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細膩而輕柔,給山野披上美麗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鼓;
秋天的風,涼爽而愜意,為落葉送去溫馨的問候;
冬天的雪, , 。
二、理解探究
1、《蟬》一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了哪些聯想?
三、合作釋疑
3、《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4、《貝殼》—文中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5、《貝殼》最后一段說: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巳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尸你怎樣理解此處的“怎樣固執而又怎樣簡學-的心”?
6、試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四、課內精讀
1.作者從蟬。貝殼這些細小的事物中感悟出了怎樣深刻的道理?又作了怎樣的追問與思索?
2.文中,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請問“這樣”指什么?結合你的體驗,你覺得它還有什么深刻含義?
3.蟬. 文中有了一些比如“卻、竟、就、只、才”這樣的字,請結合全文舉例說說這些字在文中的作用。(分析2個即可)
4、結合你童年生活的經歷,發揮想象,填寫①段的最后一句,與上文銜接自然。
五、拓展延伸
第一次真好
路過人家的墻下,偶一抬頭,看見一棵結實累累的柚子樹。一顆顆碩大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頭。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風情畫。
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位?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