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4、 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jīng)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于《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chuàng)作傾向,導致作者并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jù)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chuàng)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yè)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tǒng)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jīng)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象,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并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fā)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xiàn)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xiāng)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xiāng)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xiāng)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么?他為什么要借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仿佛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jīng)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chuàng)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