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毛澤東詞兩首
10 毛澤東詞兩首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特點。
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詞作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
3.把握詩詞寫景、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品味詞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下來。
重點難點:
領略詞作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一幅風雪中盛開的梅花的掛圖,錄音磁帶。
教學方法:
誦讀法。在了解作品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中國有一種植物,它倍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它開在三九,走時春來,它的名字叫……。(同學回答)下面讓我們一睹梅花在風雪中的風采。看完梅花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對梅花的熱愛。
(二)引入課題: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對梅花情有獨鐘,他用過的地毯、筆筒、茶杯、飯碗、煙灰缸上均見花枝搖曳的梅花圖案,這種雅致的“梅花情結”,銘刻著一代偉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這首詠梅詞。
二、介紹背景、詞的常識。
這是毛澤東主席讀了陸游的詠梅詞以后,不滿意詞中所表現出的孤芳自賞、凄涼抑郁的情調,因而“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這是一首政治寫意的詞,作于1961年。當時,國際上反共反華勢力妄圖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大廈,國內面臨著自然災害。在困難面前,毛澤東審時度勢,泰然自若,以舉重若輕的氣度吟誦出與以往詩人迥異的詠梅作品。
詞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興于唐,盛于宋。詞初名曲詞或曲子詞,后又稱為長短句、樂府、詩余等。詞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詞牌、詞題、正文。詞牌,指詞的調子的名稱,詞的題目也可沒有,自蘇軾后多有詞題。正文常分為幾段,一段叫一片或一闋,兩段的也稱為上闋、下闋。詞的句子是長短不齊的句式,但相對于某個詞牌來說,全首詞共幾句,某句幾個字又是固定的。詞還講究押韻,講究平仄。
三、朗讀全詩,理解詩作內容與感情。
(一)初讀這首詞,做到讀通。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讀這首詞,要求讀準字音。
3.全班齊讀。
(二)自學探究,初知大意。
1.學生默讀自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不懂的可以查閱工具書,再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2.學生按以上要求自學,小組討論解決疑難。
(三)匯報交流學習成果。
1.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歸:返回。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
百丈:文中用來形容懸崖很高。
猶:還,尚且。
俏:俊俏美麗。
報:報道,告訴。
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
2.交流對這首詞意思的理解。
這首詞上闋的意思是:風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飛雪迎來了春天。懸崖上已是百丈寒冰,仍然有梅花在枝頭俏麗怒放。
下闋的意思是:那俏麗的梅花不與百花爭那明媚的春色,她只把新春到來的消息告訴人間。等到漫山遍野百花爭艷時,她在花叢中歡笑。
(四)細讀這首詞,領會情感。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2.學生討論后交流。
教師概括小結:詞中寫了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不與眾花相沉浮的特點,贊揚了梅花傲霜斗雪、威武不屈,又不居功自傲的高潔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