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驢
教學目標:1. 掌握本文有關文言字詞的用法,能口譯全文。
2. 分析驢、虎兩個寓言形象的特點,學習細致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
3. 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本文有關文言字詞的用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老虎的心理、動作描寫來分析老虎認識驢的過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常會遇到一些成語,他們中有不少就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故事。成語“黔律計窮”就是一例,他來源于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提到寓言,我們應該比較熟悉了,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寓言的特點?(語言是一種文學體材,它往往用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來闡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紹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故世稱“柳河東”。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三十一歲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順宗即位,王叔文等執(zhí)政,他參加了王叔文的集團,被任命威禮部員外郎。這是他和王叔文,劉禹錫等積極從事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罷宮市、免進奉、擢用忠良、貶謫贓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執(zhí)政不到七個月,因遭宦官和舊官僚聯(lián)合反攻而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被改為柳州刺史。憲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歲。
柳宗元的散文和韓愈齊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著有《柳河東集》。
《黔之驢》是他被貶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諷刺小品《三戒》(另有《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諷刺了當時腐敗的政治和社會,諷刺了封建剝削階級丑惡的人情事態(tài)。
三、整體感知課文
1. 點名學生試讀
2. 正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窺(kuī) 慭慭然(yìn) 駭(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闞(hǎn)
3. 全班齊讀
四、疏通字詞
1. 置疑
2. 字詞訓練
船載以入 ( 用船 ) 驢不勝怒,蹄之( 踢 )
以為神 ( 神奇的東西 ) 技止此耳( 罷了)
稍出進之( 漸漸地 ) 至則無用( 卻 )
慭慭然 ( 小心謹慎的樣子 ) 乃去( 離開 )
虎大駭,遠遁 ( 逃走 )
以為且噬己也( 將要 ) ( 咬 )
覺無異能者(特殊的本領 ) ( ……似的 )
蔽林間窺之( 隱藏 ) ( 偷看 )
五、朗讀課文并復述大意
六、課文分析
1. 問:課文對驢進行了那些描寫?
明確:體態(tài):龐然大物;聲音:鳴;動作:蹄。傳神地寫出了驢在“龐然大物”的形體掩蓋下的平庸技能。
2. 問:是分析驢的形象特點?
明確:龐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裝腔作勢,借以駭人,是一個虛有其表,實際無能的家伙。
3. 問:課文對虎進行了那些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