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
【目的要求】⒈通過閱讀,理解詩意,并體會五首詩不同的寫作特點。⒉學習誦讀,并讀懂詩文,理解生字。⒊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這五首詩。【課文解析】⒈注音釋義:注音:敕勒川(chì) 穹廬(qióng lú) 見(xiàn) 逾墻走(yú) 鄴城戍(shù) 老嫗(yù) 幽咽(yè) 四野(yǎ) 沒馬蹄(mò)字詞:敕勒川 穹廬 籠蓋 偷生 老嫗 老翁 明鏡 秋霜 畢竟 蓮葉 無窮碧 荷花 別樣紅 早鶯 新燕解詞:
⑴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甘肅、內蒙一帶。川,平川,平原。⑵穹廬:圓頂氈帳,是游牧民族住的帳篷。⑶見:同“現”,呈現,露出來。⑷投;投宿。⑸逾:越過。⑹一何:多么。⑺前致詞:走上前(對差役)說話。⑻戍:防守。⑼附書至:捎信回來。⑽偷生:茍且活著。⑾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⑿緣:因為。⒀秋霜:這里比喻頭發像秋霜一樣白。⒁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⒂暖樹:向陽的樹。⒃不足:不夠。⒉內容主旨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敕勒歌》是南北朝敕勒族的一首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雜歌謠辭》。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在杜甫詩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杜詩風格沉郁頓挫,多抒發他的憂國憂民的崇高感情。本詩選自《杜工部集》。《石壕吏》這首詩寫于安史之亂中,是杜甫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的。《秋浦歌》選自《李太白全集》。李白號稱詩仙,他的風格飄逸奔放。 楊萬里(1127-1208),號誠齋,吉水人。宋朝詩人。本詩選自《誠齋集》。 《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⒊寫作特點《敕勒歌》這首北朝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從寫作上意有宏觀勾勒又有細節描繪。開篇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蒼天,寫田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宏大廣闊。最后一句將整首詩轉入一種生動活潑的境界。它使人感到風兒在吹,看到草兒在動,發現牛羊在吃草,一股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通俗易曉,體現了民歌奔放自由的特點。金人元好問曾贊此詩說:“慷慨歌謠不絕傳,穹廬一曲本天照。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石壕吏》是被譽為“詩史”的杜詩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對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連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感情。寫作上有兩大突出之處:1作者以第一人稱客觀敘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見所聞,不加論斷,讓人從故事中去體會詩的主旨,懂得作者的愛憎。2作者把老婦對差役的“致詞”放在突出的地位,訴出她一家遭遇的血淚,這就自然而然地通過老婦的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讓事實本身說話,自然比間接描述更為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