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經典的課文了,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在,或者更遠可以到我的父輩的中學時代,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都為所有編寫者親睞。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篇課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但這次再學習,就需要換一個角度,它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2歲時“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的童年生活。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少年魯迅在游戲、學習中所具有的童真、童趣,挖掘他對生活情趣的感受。同時我個人認為編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確觀察對于描寫景物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深入體會文章的主題;
2、初步學會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
3、感悟“我”成長中的童真、童趣。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體會文章的主題。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流程】
1、快速朗讀,整體感知。
2、小組交流信息及感受。
3、細讀課文,巧設疑問。
4、重點品讀,以讀促寫,欣賞提高。
【布置預習】
1、查字典:給生字注音,連同課文注釋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讀,并抄錄積累。
2、閱讀理解課文中注釋的詞義,其他生詞查詞典解決,抄錄積累。
3、上網查閱作者及其稱號、著作,抄錄積累。
4、通讀全文,熟讀課文第②段和第⑦段。
【選用的教法和預計效果】
1、提問法、討論法:
能精講、善導、內容要點集中,思維方向集中。
2、讀寫結合法:
以讀促寫、突出“語文的應用性”。
3、談話法、演示法:
激發閱讀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童年趣事,是溫馨而甜蜜的。中年時的魯迅為了追尋這種甜蜜,特意寫了一組回憶性散文,結集為《朝花夕拾》。單看書名,就洋溢著濃濃的詩意和情趣,今天我們學習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查
(主要采用小組形式檢查)
預習1、2的任務:小組長抽查生字(8個) 詞語(3個)。
預習3的任務,先小組交流,再班級匯總,教師幫助明確后,主要是,讓學生走近魯迅,了解他的成長經歷,把他還原為一個真實的人。
預習4的任務主要是為學生疏通閱讀障礙和強調課文重點文段,可讓小組齊讀加以鞏固。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1、從題目入手,討論:
從文章的題目看,本文應分幾個部分?
(兩部分:從百草園寫到三味書屋)
2、速讀課文,考慮:
作者是借助什么把這兩部分內容連接起來的?
(過渡段)
3、朗讀過渡段,思考:
其中傳遞了魯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怎樣的感情?
4、深入揣摩:
作者既然如此依戀百草園,是什么讓他割舍不掉呢?請你找出他留戀的東西?
注意:老師可對如下內容進行精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