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兒時游戲與學習生活的一段經歷。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與過渡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體會課文表現出的童真與童趣。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
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準備錄音磁帶,制作教學投影儀。有條件的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掌握全文內容,把握結構,了解大意;重點研讀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入: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和莊重,但我們也深知,他曾因兒時阻止弟弟游戲,自認為犯下不可饒恕的過失,并為此抱恨終生。那么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是怎樣渡過的呢?讓我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里,追蹤一下他的成長足跡吧。
(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2、范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可選取重點章節,播放錄音磁帶或由教師范讀。教師不必急于提出問題,重點引導學生認真聽讀,注意朗讀的節奏、速度與情感,從而提高聽受能力,感知內容。)
3、檢查預習,識記字詞:
攢 拗 確鑿 菜畦 桑葚 輕捷 蟋蟀 臃腫
腦髓 相宜 書塾 方正 博學 蟬蛻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斑蝥 斂 秕谷 無從 宿儒 同窗
(字詞比較多,教師可在預習的基礎上,有重點的進行指導,不要耗時太多。)
4、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出示思考題:
a、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b、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
c、對百草園的描寫,重點突出了哪些內容?
d、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怎樣的?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注意圈點、標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讀能力。)
5、課堂討論,培養說話能力和合作意識。
(采用自由發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說什么,知道多少說多少。互相補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單單能說出結論,要盡量說出是怎樣得出結論的。)明確:
a、題目提示:文章內容表現一段經歷(從……至……),兩個過程(百草園、三味書屋);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c、景物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鳥。
d、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樂的(樂園)。
二、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大致了解了全文內容。對百草園,作者的感受也許會引起我們的共鳴。請大家進一步討論思考,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百草園生活的。
出示思考題:a、第一段重點寫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b、你認為描寫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點?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情節,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3、集體討論、交流,課堂發言,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