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自述》教學設計2
[課標要求]
1、識記理解并積累字詞的基礎知識。
2、了解有關洲際導彈的知識,了解我國核武器的發展現狀,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3、理解說明文中的擬人手法的運用及作用,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理解科普說明文嚴謹的科學性和幽默的趣味性。
[學法點悟]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科學小品,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科學、小品。科學,就是知識性;小品,就是文藝性。知識性是知識比較豐富,資料比較廣泛,數據比較準確,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文藝性是就是運用文藝的手法,如詩歌、謎語等,文筆要輕松活潑,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科學道理通俗形象生動易懂。本文中科技知識比較豐富,講述的是大多數人知之甚少的尖端武器。學習時可以采用分類列表的方式,對課文進行理解。如可以把文章分成構造、性能、類型和發展過程列表,使課文內容一目了然。
[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寫給青少年的科普小品文,文章用第一人稱,采用擬人手法,以自述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一種非常復雜的尖端武器。親切自然地介紹了導彈的類型、構造及功能、威力,具體地說明了洲際導彈的外形、速度和威懾力量,并指出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是洲際導彈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說明對象是什么?抓住它什么特點來說明?
解惑:文章說明對象是洲際導彈,抓住它的射程遠、威力大、速度快、威懾力大、類型多、構造復雜和命中率高等特點來說明的。
質疑:本文采用了什么形式、什么手法來說明事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解惑:文章采用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擬人手法來說明事物。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拉近了讀者與洲際導彈這一陌生事物的距離,這樣就使說明更加具體形象,更容易受少年讀者喜愛。
質疑:最后一段說明洲際導彈與什么的關系,該如何理解?
解惑:最后一段說明洲際導彈與戰爭的關系,指出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軍備競賽是導致洲際導彈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
[語言揣摩]
“我的最大飛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以上”的“以上”一詞和“我大部分時間飛行在幾百公里高的外層空間”的“大部分時間”一詞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提示:否。“以上”是指多于七公里,概數。“大部分”從范圍上看還沒有全包括,不是全部。由此要注意說明文的語言對語言的準確性有特殊的要求。)
[研究課題]
這是一篇介紹核武器的知識的科普說明文。“自述”是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方法,讓導彈自己講述自己,類似人的自我介紹,實際還是作者介紹。這種寫法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形象具體,易于讀者接受。很多語言生動的文章都運用擬人了手法,課下找出幾篇文章,認真閱讀,體會擬人手法的作用。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成語,學會快速閱讀文章,能說出文句運用的說明方法,探究重點句子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一些重點問題,并針對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基礎鞏固集練]
一、字音字義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