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蟈蟈》教案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2.了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蟬的生活習性。能力目標1.學習用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并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3.體會并學習文中擬人的手法的運用。德育目標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信念。 ●教學重點品味鑒賞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美;練習快速閱讀篩選并概括要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復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擬人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為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要點]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要點。鑒賞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 [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孩提時代,知了唱歌、蟋蟀鳴叫、蜘蛛織網、螞蟻運食,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員,是我們天真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但隨著閱歷的增長,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賞玩的心境。19世紀的法國卻有一位用畢生時間為蟲子書寫歷史的人,他就是被稱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法布爾,《昆蟲記》就是他以大量科學報告材料和文學氣質艱苦寫成的巨著,今天我們學習的《綠色蟈蟈》便是其中一篇。(板書文題、作者)二、資料助讀投影:法布爾與《昆蟲記》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于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童年時代就迷上了戶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鳥。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后來*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1880年他用積攢的一小筆錢,在鄉間小鎮塞里尼昂附近購得一處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舊民宅,進一步研究活蟲子的計劃即將變成現實。他精神舒暢,用當地普羅斯旺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風趣的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他守著心愛的荒石園,開足生命的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他就是這樣,孤獨、歡欣、清苦、平靜地度過了35年余生。《昆蟲記》主體內容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爾在全十卷精裝本《昆蟲記》的出版序言中說:“非常遺憾,如今我被迫中斷了這些研究。要知道從事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僅有的安慰。閱盡大千世界,自知蟲類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讓我再獲得些許氣力,甚至有可能再獲得幾次長壽人生,我也做不到徹底認清蟲類的益趣。”1915年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三、速讀概括、感知文意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勾畫并疏解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