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蟈蟈》學習要點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嗎?也許還記得在夏夜里,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關于作者:
法布爾:法國作家、昆蟲學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國南部阿韋龍省圣雪翁村一戶農民家中。四歲左右,因家庭貧困被送到祖母那里一起生活,從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魚。七歲回到父母身邊開始上學。求學期間,法布爾迫于生計不得不出門謀生,致使中學無法正常讀下來。后來自學考取了師范學校,畢業后一面做教師,一面利用業余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31歲時憑兩篇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晚年詳細觀察棲息于農墾地中的各種昆蟲和蜘蛛,并將研究所得,陸續寫成《昆蟲記》十卷。除此之外,主要著作還有《自然科學編年史》、《荒石園》等。
課文《綠色蟈蟈》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一、整體感知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感知文章內容: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篝火 gōu 狩獵 shòu 窸窣 xī sū 喑啞 yīn 靜謐 mì
氣氛 fēn 篡奪 cuàn 螽斯 zhōng 萵苣 wō jù 嗉囊 sù
喙 huì 吮取 shǔn 撇開 piē 低劣 liè 妒忌 dù jì
2、多音多義字:
似:① sì 扎:①zhā 作:①zuō 掙:①zhēng
②shì ②zhá ②zuò ②zhèng
③zā
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和字形:
①擾和攏 ②喑和暗 ③焚和婪 ④喙、緣和椽
4、詞語:
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
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和權力)
驚惶失措:害怕慌張得不知道該怎么辦
懸殊:相差很遠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5、關于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2)“我”在觀察昆蟲,用蟬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
第二部分(3)描寫戶外聽到的蟈蟈的叫聲。
第三部分(4—11)“我”對金屬籠中的蟈蟈的觀察,著重介紹蟈蟈的食性。
二、重點研讀:
第一部分:這部分作者并沒有直接寫蟈蟈,而是寫自己在別人歡慶國慶的日子里,自己卻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可見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是多么執著!搞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精神。接著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第二部分:作者開始介紹蟈蟈,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寫它的歌聲,這些描述都表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第三部分:開始寫蟈蟈的食物習性。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不僅到野外去觀察,還捉了許多養在家里,這就是他的實驗室。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先用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接下來,作者寫蟈蟈的食物,把蟈蟈和螽斯比較來寫,它們都不太喜歡吃萵苣葉子,這使“我”遇到了“麻煩”,這樣的寫法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讀來非常親切自然。后來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迷——捕蟬為食。第七自然段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秘密。第八、九、十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最后一段寫蟈蟈彼此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