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天凈沙·秋思》課堂教學實錄
《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課堂教學實錄任課教師:深圳市寶安區(qū)石巖公學謝紅衛(wèi)老師
授課班級:初一(1)班
授課時間:2003年9月27日 星期三,第三節(jié)
教材分析:兩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它們是宋詞和元曲中的經(jīng)典之作,為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學生分析:屬年級第一層次班,感悟能力強,思維比較活躍。
設計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閱讀欣賞這兩首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流程:
師: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代詩歌。
[投影課題并板書:《西江月》(詞)、《天凈沙.秋思》(散曲)]
師:我們知道古代詩人往往借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這兩首古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同學們先自由讀這兩首詩歌,細心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那么,這兩首詩歌分別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應答熱烈)(答案眾多,但都言之有理)
師:都答得很好!我想請兩位同學讀一讀這兩首詩歌,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西江月》是怎樣來抒發(fā)作者的高興喜悅情感的,《天凈沙 秋思》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悲傷情調(diào)呢?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朗讀第一首)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樣?
生:(對此進行評議,并糾正兩個錯誤讀音:見、社。)
師:第二首誰來讀?我希望讀的同學能改正剛才出現(xiàn)的一些不足之處,爭取讀得更好,誰來?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有感情朗讀,完畢,全班學生用掌聲給予充分肯定)
師:同學們的掌聲已經(jīng)說明了你讀得很棒!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們成功地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通過朗讀,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這兩首詩歌有沒有直接寫到悲傷、喜悅?
生:沒有。
師:作者是怎樣寫出這兩種感情的呢?
生:借景抒情。
[評:準確地整體把握是反復朗誦的必然收獲。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學生閱讀的自主權是此課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先通過學習《西江月》來體會這種寫法。老師把它也讀一遍,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出其中最明顯地表現(xiàn)出作者喜悅心情的一句話。(師范讀)
生:(掌聲雷鳴)
師:是哪一句?
生: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找得好,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同學們在讀這句詩的時候,有沒有在腦海中出現(xiàn)一副心曠神怡的畫面,大家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師:稻香撲鼻,小溪潺潺、蛙鼓陣陣,一群人圍在一起笑談著豐收的年成。這一切怎么能不令人喜悅呢?讓我們想象著畫面再一次把這句詩朗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