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
2、教會學生文言字詞的集納梳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
2、教會學生文言字詞的集納梳理。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課時】 3課時。
【課型】 趣讀課。
【教學方法】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趣》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緊緊圍繞一個“趣”字,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童真童趣圖。無論是視蚊如群鶴舞空、作青云白鶴觀,還是以叢草、蟲蟻、土礫的“小天地”為“大世界”、觀蟲斗、鞭蝦蟆,無一不是以一顆天真浪漫的童心來觀察事物,充滿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文章沒有連貫的情節(jié),語言淺淡直白,比較易懂。基于此,我抓住文眼“趣”字,將教學設計成一種“趣讀課”,讓課堂也不自覺“童趣盎然”。
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大板塊:譯讀激趣──尋讀品趣──理讀積趣──想讀創(chuàng)趣,一“趣”串珠,線條單純,思路清晰。“朗讀──品析──積累──創(chuàng)造”的教學思路,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落實與文言文的誦讀訓練,又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他們學會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是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童趣》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
〖第一教學板塊:譯讀激趣〗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2、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正音:
童稚 zhì 藐小 miǎo 鶴唳 lì 凹凸 āo tù
土礫 lì 溝壑 hè 怡然 yí
3、師范讀,生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diào):
明確:整篇文章應該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
4、指名朗讀。
5、布置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情感,并注意注釋,作好翻譯準備。
6、男生讀課文,女生翻譯。或者女生讀課文,男生翻譯。讀一句譯一句。
7、分小組創(chuàng)造性翻譯課文:
⑴ 假如這些事是你新身經(jīng)歷,你在翻譯中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⑵ 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為題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課文。
⑶ 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親、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課文。
〖第二教學板塊:尋讀品趣〗
1、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并說明“趣”在哪里。
2、學生討論、交流。
3、指名發(fā)言:
有下面一些代表性的發(fā)言。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有趣,趣在想象豐富,稚態(tài)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tài),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
第二課時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積趣〗
1、所謂理讀,就是以某知識點為核心,對文章進行梳理、整理式閱讀。請同學們邊讀邊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尋找梳理:
⑴ 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