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總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父親的一片愛子之情。
2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的線索作用。
3課文第二、三段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點:目標1 2
教學難點 :目標3
預習指導:
查字典,解決生字詞,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
課前三分鐘演說
一、激發感情,導入 新課。
先請大家知道生日的舉手,然后請知道父母的生日的舉手。不管結果如何,
都行。(相應變通后)
講解: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對這種感情有的體會到了,有的體會不到;有的當時就體會到了,有的過后才體會得到。老一輩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一代年輕人。同學們想一想,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你是通過什么事體會到的?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只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情語氣里?是通過某個動作流露的,還是通過某個身形體態表現的?父母疼愛子女的細節,有的令人終生難忘。本課所寫的是父親的。學習這篇課文時,同學們要弄清:這是父親做什么時的?這體現了父親對"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寫這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檢查預習
抽二人朗讀課文片斷,二人上黑板注音。后以朗讀和注音進行評價,
然后教師帶讀三遍。
三、學生閱讀"預習提示"和題注,了解作者。
強調以下內容:
朱自清:散文家,詩人,民主戰士。
本文寫于1925年10月,在當時和以后感動了許許多多讀者。
四、指導朗讀:
聽課文朗讀錄音,后學生自讀。再抽二人試讀
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含義。
五、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速讀課文,討論下邊問題。
方法:先獨立思考,再互相討論。老師可巡回指導。理解每個問題,都應結合課文中有關段落。
1.文中出現幾次?著重寫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看見的?
理解:文中四次寫。開頭寫難忘,送別一段兩次寫,結尾憶"背
影"。著重寫的是在車站看見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
2.本文以為線索,以車站送別為中心展開。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段意層意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表現父親的
愛子深情。
策一層(二、三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為寫''啃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四、五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為寫作鋪墊。
第三層(六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寫別后思念,再現,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以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靈活掌握,可劃定層次后讓學生歸納意思,否則欲速則不達。
3.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么樣的感情?(即本文的中心意思)
理解: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
思念。
這一道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說出中心內容即可,不必拘泥于標準答案。目的在于培養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
五、學生分段朗讀六七段課文,加深體會中心意思。
六、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問:本文是通過寫"我"與父親在車站離別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的,為什么又要寫與
此似無多大關系的第二、三段?
采用討論式,應該讓學生大膽發言。
理解:這兩段寫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渲染悲涼的氣氛,為突出父親的
愛子之情作鋪墊。當時,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真是禍不單行。父親還帳缺錢,只好變賣典質;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家中境況可想而知。喪事一畢,父子又要離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親背著沉重的精神負擔,還細致入微地關照兒子就更為感人。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有:了解了作者;掃除了文字障礙(字、詞);分析了段落層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這是難點的突破。
八、布置課外作業 。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
2.熟記生字的讀音、寫法和含義;用課前的生字詞任選五個造段。
課題:背 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課文細節內容的分析,進一步理解父親的愛子深情和兒子對父親的理解
2理解制訂關鍵語句的含義
3說話寫作等遷移訓練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過程
三分鐘演講
一、檢查上節所學字詞掌握的情況(上黑板寫,其他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默讀第四、五段,思考問題。
1."其實我那年已20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什么要緊的了",這句話是否表明作者認為父親完全沒必要親自送已長大成人的兒子?
2.作者先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又說"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里"聰明"的的含義是什么?這兩句話是針對什么事情說的?表現了"我"怎樣的感情?
3.這兩段文字中所寫的哪些事情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細心關照?
學生思考提問教師歸納評價
參考
1理解:不是。這一句議論表明作者從父親的"躊躇"中感受到了父親一直把"我"當孩子關懷照料的深情。
2理解:這里兩個"聰明"都是糊涂的意思,這是會對:父親和腳夫講價錢,"我"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迂;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完全能料理自己,父親大可不必過分小心。表現了"我"對自己當時不理解父親深情的自責。
3理解:體現父親對兒子細心關照的事情主要有:(1)父親因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囑咐,甚是仔細;(2)盡管有事,終于決定親自去送;(3)給"我"揀定靠車門的一張椅子;(4)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5)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父親的慈愛之心真是感人肺腑。
三、范讀第六段后學生齊聲朗讀,回答問題。
1.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具體寫的有哪幾句?其中表現父親舉動艱難的詞語有哪些?
2.父親買橘子這樣費勁,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讓兒子去?買來橘子后,他"心里很輕松似的"表明了怎樣的心理?
3."我"對父親的行事本來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親的時,兩次流下眼淚,這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我"流淚后,為什么怕父親看見?
方法同上,以獨立思考為主,由學生說,只要有話說即可,訓練口頭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
參考:
1理解:具體寫的是"我看見……顯出努力的樣子"一段。表現父親舉動艱難的詞語有"蹣跚"、"慢慢探身"、"攀"、"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
理解:父親疼愛兒子,為兒子受累費勁心里反而高興。買來橘子,父親覺得盡到了照顧兒子的責任,兒子在旅途中可以不受干渴之苦,心里滿足欣慰。
2理解:"我"兩次流淚是被父親的愛子深情感動了。流淚后,怕父親看是擔心惹父親傷心。表現了對父親的憐愛之情。
四、學生齊聲朗讀結尾一段,老師簡要分析。
分析:這段寫別后父親的思念。表現了三層意思:一、二句表現對老境頹唐的父親的哀憐;三~六句表現對父親往日發怒的理解;最后三句以在淚光中再現結束全文,呼應開頭,抒發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揣摩文中父親所說的幾句話的含義。采用單獨提問,班內交流的方式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這路!"
理解:是對兒子的勸解和寬慰。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理解:"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是說叫別人去不放心。體現了對兒子的深切關懷。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理解:細心關照之后,又想起兒子路上口渴的問題。擔心橘子買來之后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丟失,于是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為兒子著想得周到。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理解: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嚀兒子來信好讓他放心。
5."進去吧,里邊沒人。"
理解:不讓兒子送他,催促兒子回車廂里去照看行李。事事為兒子著想。
這幾句話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涵,深刻地揭示了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
六、歸納寫作特點。由教師講解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細致描寫,表情達意。
2.平實質樸的語言飽含感情。
對于這些特點,同學們一不定期要結合讀課文細心體會,真正領悟了才能在寫作時借鑒。
七、口頭作文
用口頭片斷作文形式完成下面訓練(可任選~題)。
l、你有過對親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嗎?舉一個事例談談。
2.每個人都最熟悉親人的特征,想好一段話,說說你的一位親人的特征。要懷著真
摯深厚的感情說。
3.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今天該不該發揚這種美德?為什么?
提示:不說空話、大話,要說得實實在在,要把"為什么"說清楚。
八、作業 布置:
1.寫作練習。你父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動你?這件事的經過怎樣?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參照這樣的思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2. 預習第三課。
板書設計 ;
背 影
朱自清
難忘-----點題。
家境:禍不單行
描寫----- 送別前:細心關照
買橘子:周到入微
再現---思念。
<-- #EndEdi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