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魯迅及其對他的評價: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2.了解作品的相關知識: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確讀音:
確鑿 菜畦 蟋蟀 纏絡 覓食 竹篩 淵博 鼎沸 倜儻 錫箔 桑葚 油蛉
斑蟊 收斂 珊瑚 骨髓 秕谷 罕至 繡像 盔甲 叵測 竇
4.掌握下列詞語解釋:
確鑿 鑒賞 人跡罕至 質樸 方正 倜儻 纏絡 恭敬
5.描寫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繪的景物獨特而又細微的地方,并用準確的語言把它傳神地描述出來。
景物描寫的作用:對景物進行生動細致地描寫,實際上多是為了寄托與抒發作者的感情。
6.記敘的順序:學習一篇記敘文,要把握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分為: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可使文章脈絡清楚,條理分明,有頭有尾。倒敘是把后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后面。這樣的順序可以加強表現力,突出記敘的重點。插敘是在記敘過程中,插入另一些有關情節,然后再接敘原來的事情,對主要情節起到補充襯托的作用。
7.對比:是將兩個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較,從而突出優劣正誤。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狀物、敘事、寫人的方法,特別要注意學習百草園中景物描寫一段能夠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多角度有序描寫的方法。
2.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
3.透過語言文字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學習按照時間順序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內容。
5.揣摩語言,思考作者怎樣遣詞造句。
三、情感目標
1.認識魯迅。
2.了解童年時魯迅愛美麗的自然景物,愛動人的民間傳說,愛讀書學習,恭敬學識淵博的人,愛繪畫,愛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知識的童心。
3.理解魯迅在永別故鄉和流離顛沛中,追憶童年生活時的一種惆悵的失落感。
4.明白魯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愛憎感情。
第 1 2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