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案
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是作者少年時代生活戀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狀況,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滿。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的這一思想感情,從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學習環境。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從知識、能力二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知識方面: 學習作者在描寫時以準確的詞語來表現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 觀察能力: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百草園景物的方法及描寫的方法。 寫作能力:指導習作《美麗的邢中校園》,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最好的素材。這篇課文,不像鏡子那樣,只是原封不動的把原物照下來,而是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讓學生學習習作《這里有我的歡樂》,而后與20年代作者的歡樂比較。在今昔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精練、雋永。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學習作者的語言的同時還要教學生如何觀察。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引導學生觀察,從生活中搜尋寫作的素材,把所學的方法用到實踐中來,讓學生學會“開車”》 在本課中,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寫生活感受《這里有我的歡樂》,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把握教學重點。一則學習作者的語言,二則傳授觀察方法,三則練習所學的新知,讓學生在練中學,在學中練,以便鞏固。 教學程序 (一)、本課教學的整堂安排 根據課文內容和講練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環節。即:第一環節:講授新知,大約用30分鐘;第二環節:練習鞏固,大約用15分鐘。 (二)、第一環節的具體安排 導入 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采用練習式導入 法。課前,先讓學生準備一篇100字的小文章《這里有我的歡樂》。教師批閱以后,選出兩篇短文:一篇較好的,一篇較差的。一開始上課,先投影兩篇文字,評析其詞語的運用。肯定好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同時指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景物的仔細觀察;準確的語言運用;練習寫作《美麗的邢中校園》。 教授新知 (1)、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前8段,并思考這部分內容中主要記敘了哪三個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內容。 明確: 景物(美好) 百草園 故事(神奇) 樂園 捕鳥(有趣) (2)、重點研讀第二段,放錄音。 學生思考:課文寫了百草園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們各抓住了靜物的動物的什么特點來寫? 明確: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一組詞語就寫出了十五種景物。寫靜物,作者分別抓住了形態和色彩。寫動物,則分別抓住形態、聲音和動態;另外抓住動作寫出四件趣事。 (3)、學生齊讀第七段,以捕鳥為例,進一步理解觀察和描寫的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特別是動詞)。 掃開、露出、撒、系、牽、看、拉、罩 小結: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觀察需要從事物的形、色、聲、態等幾個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細,然后才能把這些感覺具體的寫到文章里。 概括起來說: 觀察:看仔細 描寫:寫具體 (三)、練習運用 指導寫作:《美麗的邢中校園》 A、寫作手法采用“移步換景”法。 B、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美麗”。 C、注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描寫抒情等表達手法的運用。 這既是本課的結尾,又是本課的高潮。它使學生從課堂的理論學習,走到實踐觀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整堂教學緊緊教學目標 展開,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力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學以致用”. 規范班級制度 放手學生管理 ——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點做法 山東省桓臺縣邢家中學 于海明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而班集體是集教育教學和組織管理為一體的完整體系,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可能形成良好學風、班風,進而形成整個學校的良好風氣和辦學特色,使整個學校充滿朝氣,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師、家庭、社會等各種教育因素的協調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質而言,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對學生進行管理。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要創建一個“政治合格、成績過硬、班風優良、紀律嚴明、團結有力”的優秀班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備強烈的敬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心外,具有科學的管理方法也至關重要。那么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辦法呢?我認為“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為本,自主管理”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眾所周知,戰國時思想自由,百家爭鳴。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個是推崇仁義,另一個是強調法制。極端強調法制易導致法西斯,今天的中國臺灣提倡儒家學說,但黑社會問題嚴重;我覺得儒法結合的新加坡,既講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最近江澤民總書記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方略。治理國家是如此,管理班級也應該是民主與法制的結合。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我在培養班級民主氣氛的同時,制定了詳細的班規,實施班級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具體辦法是:把學生在校的所有行為予以量化記分,定期公布,累計積分。并把積分作為評優的依據,這樣使班級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守紀的積極性。雖然在制定班規時是需要花費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班規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輕松。當然,班規的制定是經過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當我班主任之初,就找了一些文章看,找一些有經驗的老班主任求教。在開學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個一學期中,我發現好的方法,便付諸實踐,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規,但因為是不成文的,有時會出現法度不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混亂情況。因此,我一直在考慮將這些規定用文字進行規范化。在下學期,正好學校領導倡導實施班級管理量化管理,我便擠時間打了草稿,經反復推敲、反復征求教師以及學校領導的意見,全班討論,經反復修改,將班規規范成文,制定出了詳細的初三(5)班班規(即班級量化管理制度),并且自己打印出來,家長會上發到每一位家長手中,督促學生執行。我們班除了10位班委及課代表,每組設有組長、副組長、背書組長、衛生組長,每天有值日班長,聯絡員,并從每組選出一位值周班長。班里的同學差不多個個是干部。組長管全盤并負責收作業 ;副組長主要負責登記日常德育加減分情況,每周末在班里匯報一次,并負責德育考核;值日班長、值周班長的職責在班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因為管理規范,我班基本達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實踐中,師生不斷完善班規、遵守班規,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風,促進了班級各項工作的提高。 在整個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有一點最大的體會就“以人為本,自主管理”。就是所有的事情,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辦代替,那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應該是在民主的對待他們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在學生到校的第一天,我就讓學生自己去領書,發書;自己排座、自己排隊、自己選班委等,我從中發現了一些同學比較大膽,一些同學有組織協調能力。此后平時的很多活動比如班會、團支部會等都讓學生自己主持。另外我班每月都要組織一次文體活動,比如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風箏比賽、小型演唱會、演講比賽等,每次活動學生都是毛遂自薦,結果很多平時不出眾的同學竟然做地很出色。每周班會先由學生自己總結上一周班級的情況(組長和副組長總結本組情況,值周班長、班長總結全班情況,科代表總結各科學習情況,另外全班每一位同學都可以發言,班干部尤其如此),然后由我總結;周一班會班長主持全班學生自行總結一周考核,每位副組長都必須上臺講本組的情況;每天的值日班長都要上臺總結當天情況。凡有班級問題需要討論時,鼓勵每一位同學發表見解等等。 經過鍛煉,我班學生的膽量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慢慢出現了許多人才,在99年的中考中我們是我校進入高一級學校人數最多的班級之一。 毫無疑問,中學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與此同時,學校運行的中心工作是學科教學。那么,該如何處理實際教學中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呢?我認為:正如教書育人是一個統一的過程,中學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二者之間應是密不可分、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在語文教學過程 中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科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好處。
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
山東省桓臺縣邢家中學 于海明
語文教育通常指的是關于自己祖國語言的教育活動。祖國語言負載著自己祖國和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承傳著自己祖國綿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蘊。
我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課前總是認真備課,多角度思考,在備語文教材的同時,著手于尋找教材內容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最佳結合點。在備課的同時備德育工作,盡力做到德育與學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著有物(或知識點或訓練點),都盡可能觸動學生的思維意識。
我在初一語文教材《最后一課》中找到針對部分學生不重視課堂教學、上課四十五分鐘效率差這一現象的德育最佳結合。
課文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法國的部分學校被迫改學德語為背景。課文是以一個不愛學習的學生小弗朗士的口吻敘寫的,其中兩處關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第一處是當小弗朗士得知這是最后一堂法語課時的心理描寫,我在課堂上作了有感情朗讀:"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這兒,課堂上一片寂靜。我抓住這段心理描寫體現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點,語重心長地說:"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沒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學習時間,以致于后悔都來不及了,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堂課。"我又重點朗讀并講析了第二處心理描寫:"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問:"為什么呢?是不是老師今天講的是最簡單的部分呢?"全班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認真聽課的原因!"
這時,我及時地融合德育工作,點出了課堂的重要性。我說:"同學們千萬不要忽視上課四十五分鐘,這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只要能夠集中精力認真聽講,就能夠吸收老師所要教給我們的知識要點,并且很輕松地把它掌握下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卻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它關系到我們是否能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成為一個對我們的祖國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在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后就應該及時改正過來。"五十多雙眼睛閃閃發光地看著我,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感觸和領悟。
在學習這一課時適逢悉尼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的優異成績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在課堂上,當講到課文最后時,我問學生:"當你看到我們的五星紅旗在奧運會上升起的時候,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答到"中國萬歲!"學生的愛國熱情著實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動不已。
德育工作與語文課堂的可以互相滲透的地方是無所不在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
例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記敘他與父親之間催人淚下的父子深情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中國石拱橋》中橋梁專家茅以升以無比自豪的口吻介紹了中國石拱橋這一令人贊嘆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故宮博物院》則可以看作一篇游覽故宮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的解說詞,這些又都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極好教材……
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溶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