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五首》有關資料:《錢塘湖春行》賞析
春天來了,古典詩歌多的是描寫春景之作,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就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
我們讀這首詩,由于詩的語言平易暢達,風格紆徐,看來是容易理解的。全詩描寫了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說有如一幅春郊試馬圖一樣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但是,要問這首詩真正的妙處是什么?不見得能答得圓滿,需要從欣賞的角度下一些工夫。
先看結構。
這首詩是寫西湖的,西湖遼闊,景物名勝也特多,要考慮從何處下筆。白居易選擇了從孤山寫起,然后順序寫來,把我們引入勝境。全詩分兩部分,前者寫到湖邊,后者專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可稱天衣無縫。
再看描寫。
描寫的高明是緊扣季節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恰到好處。早春的特征是什么呢?是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貼近湖面;是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飛鳴;是燕子銜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綻令人眼花繚亂;是綠茵的淺草僅僅長得可沒馬蹄;是垂柳遮拂著蘇堤;有“楊柳風微春試馬”(見吳梅村《永和宮詞》中句)的情趣。
詩人寫景,不僅寫了一般春景,更寫了早春時節特有的景物,因此“早鶯”“暖樹”“淺草”“春泥”這些特定的詞語,令我們讀了,不禁感嘆地贊美一聲:“真是初春季節啊!”
白居易這首膾炙人口的春行詩,除了結構、描寫、意境寫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準確,他把鶯燕的神態,湖水、春云的動靜都用恰當的字、句描繪出來了。他所用“幾處”“誰家”“漸欲”“才能”是極有分寸的,使讀者意識到不是處處早鶯爭暖,不是家家燕子銜泥,亂花僅處于漸欲迷眼的階段,馬蹄踏過的還是初生的春草,過了不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壯麗景色就會到來。
清代的方東樹評過這首詩,說它“佳處在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所引),是評得很切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