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2
狼牙山五壯士
一、教學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了解本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3、了解狼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跡,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視侵略者、勇于獻身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寇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四、教學方法:精講品讀、讀中悟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1、有關課文內容的錄像帶。2、寫有生字組成的新詞的小黑板。3、寫有學習要求的小黑板。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學習導讀。
1、找一名學生讀,其他同學拿起筆,把自己了解到的學生畫下來。
2、交流。
[意圖:把學習導讀放在學習新課之前,目的是讓學生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及訓練重點有大體的了解,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二、導入 新課。
在解放軍的一個連里,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天早晨點名時,連長喊“馬寶玉、葛振林……”隊列里一片肅靜,沒有人應聲,直到點到第六名戰士時,才有人答“到”。這是為什么呢?學習了第15課,大家就會明白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檢查預習。
1、出示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檢查字音。
2、課前你都查到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哪些資料?互相交流。
3、總結預習情況。
四、學習新課。
1、快速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2、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要把五位戰士稱為“壯士”呢?
(不怕犧牲,英勇善戰。具有崇高的品質和大無畏的英勇氣概。)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最使你感動的句子,細細體會一下,可把體會、感想寫在一邊,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筆標出來。(用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自學。
4、交流感受,教師點撥。
5、質疑:你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1)較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解決。
(2)出示稍有疑難的問題。(學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問題:A、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為什么往三面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B、最后是怎樣英勇跳崖的?……)
6、深入理解課文。
A、合作學習。
教師提出以下學習目標:(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質疑提出的問題;(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3)練習朗讀課文。
B、集體討論。
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講座結果,教師相機指導:五壯士在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以后,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是為了更好地掩護群眾和連隊,也是為了更多地殲滅敵人。五壯士知道這樣做有生命危險,但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甘愿做出自我犧牲。
(1)課文學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2)你對五壯士懷有一種怎樣的情感?(很敬佩。)所以,應怎樣來讀這篇課文?
(3)指導朗讀,突出重點詞句。
(4)學生練習朗讀。
(5)指名讀并進行評議。
[意圖:此教學過程 體現了以學定教的原則,教學重點是學生獨立學習、集體討論以解決的,教師只在關鍵處加以點撥引導。]
五、讀全文,背誦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一、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面向中等學生)
二、瀏覽課文,想想課文的敘述順序,填空:
接受任務( )( ) ( ) 跳下懸崖
這五部分中,哪部分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意圖:這是課文內容在學生頭腦中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之所以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為五壯士的行為太感人,也可能是因為語言文字的精當,但不管是什么,教師都應給予適當的點撥。]
三、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精當。
1、教師出示寫有下列內容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第一組:
(1)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2)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第二組
(1)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2)頓時,石頭帶著五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問題:
(1)第一個句子好還是不好?為什么?
(2)你從中愛到什么啟發?
方法:引導學生反復讀句子體味。
2、除了這兩處地方外,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好,語言生動、形象?
3、小組交流。
4、教師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言,總結閱讀收獲。
▲教學小結:
1、朗讀全文,完成課后題。
2、看板書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說說自己學習本課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