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南 虎(精選17篇)
華 南 虎 篇1
在桂林
小小的動物園里
我見到一只老虎。
我擠在嘰嘰喳喳的人群中,
隔著兩道鐵柵欄
向籠里的老虎
張望了許久許久,
但一直沒有瞧見
老虎斑斕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籠里的老虎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
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
有人用石塊砸它
有人向它厲聲呵斥
有人還苦苦勸誘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長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動,
哦,老虎,籠中的老虎,
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
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
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
你的健壯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開,
我看見你的每個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結(jié)著濃濃的鮮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綁著
活活地鉸掉的嗎?
還是由于悲憤
你用同樣破碎的牙齒
(聽說你的牙齒是被鋼鋸鋸掉的)
把它們和著熱血咬掉……
我看見鐵籠里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
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
我終于明白……
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
恍惚之中聽見一聲
石破天驚的咆哮,
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掠過我的頭頂
騰空而去,
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
和火焰似的眼睛,
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華 南 虎 篇2
教學目標 :
1通過詩歌的學習,鼓勵學生培養(yǎng)追求自由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獨立的人格。
2 培養(yǎng)學生通過鑒別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誦讀品味詩歌,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
教學重點
1 學習鑒別關(guān)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的意義。
2 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1 導入 設計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人們所描繪、抒寫的素材,請向同學們展示你手機的猛虎圖。詠虎詩,成語。
同學們展示的猛虎圖,詠虎詩和成語使我們具體感知了老虎的風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zhì)震撼人們的心靈,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只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板書課題)
2 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范讀營造氣氛
學生聽讀、欣賞,自行正音,品味語氣、語調(diào),把握節(jié)奏、重音。
3 整體感知課文
(1) 小組自學,學生自由朗讀,初探課文。
*課文中的處境如何?這是一只具有什么樣的的個性的?它的個性有哪些詩句可以表現(xiàn)?勾畫出來。
*對“觀眾”和“我”持什么態(tài)度?你對“我”與眾人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提出疑問,全班討論
(2) 組織討論,深層研討
*教師簡介背景,提供深層理解的材料
*朗讀詩歌,找出詩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現(xiàn)主旨的詩節(jié)。
*探討詩歌的主旨
詩中的“觀眾”是個怎樣的群體?代表專政工具的“鐵籠”禁錮的僅僅是一只?
聯(lián)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形象的象征的意義的?
作者說:“我終于明白------”,“我”明白了一些什么?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
*小結(jié)討論內(nèi)容
(3) 誦讀品味,深入體會感情
4 鞏固擴展
(1) 聯(lián)想和想象練習
以《的自白》為題,根據(jù)詩意展開想象,表現(xiàn)被困的的心路歷程。
(2) 比較閱讀:布萊克《老虎》
談談它們的區(qū)別和文章的感情,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5 課堂小結(jié)
6 布置作業(yè)
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個小動物的形象氣質(zhì)。
華 南 虎 篇3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掌握問中的生字詞。
2、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2、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體驗
1、感受華南虎執(zhí)著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養(yǎng)自己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難點: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疑點:詩歌的結(jié)尾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懸掛華南虎的掛圖或播放有關(guān)老虎的斷片導入 。
老虎自古就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zhì)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
們走進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二、課前熱身
1、作家簡介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40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員。“文革”期間,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作品有:《華南虎》、《半棵樹》《掉念一棵楓樹》等。
2、學生結(jié)合注釋及工具書速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
①柵欄( ) 抽搐( )不羈( )溝壑( )咆哮( ) 箜篌 ( )( )
②解釋:
斑斕:燦爛多彩。
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驚;形容聲音大得驚人。
三、綜合探究
1、互動部分
(1)閱讀課文,思考: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
明確:這只美麗而強健的華南虎,被囚禁于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廣袤的山林。
(2)這只華南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文中那些詩句能表現(xiàn)它的個性?
明確:在讀課文,勾畫出這些句子,然后歸納。
華南虎高傲不羈,雖生陷囹圇,但骨子里卻涌動著威嚴、反抗壓迫、威逼、囚禁它的人們,追求自由獨立。
文中表現(xiàn)華南虎個性的詩句有:“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3)“你夢見可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到“屈辱”?
明確:感到“屈辱”有2層含義:一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一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對華南虎,“觀眾”和“我”各持什么態(tài)度?你對“我”和群眾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明確:詩中的“觀眾”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他們只是一群蒼白、概念化的符號。是冷漠、愚昧、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真實寫照。
學生的評價只要扣緊詩歌內(nèi)容、言之有理即可。
(5)作為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墻壁”,有何象征意義?
明確: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限制自由,代表邪惡。
(6)為什么“我”認為“觀眾”是一群“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明確:他們不知道自己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他們卑微,即便的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在他們看來,老虎“悲憤”的抗爭,顯的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風餐露宿要強的多?他們自以為是,蔑視老虎向往“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精神的獨立,往往被眾生當成洪水猛獸,“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xiàn)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7)文章結(jié)尾的段落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明確:是“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nèi)心,迫使“我”做一場靈魂的拷問。“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的人格。
四、拓展:
談談你從 文中得到了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明確:只要學生答的合理即可。
五、小結(jié)
詩中囚禁在牢籠中是華南虎,代表著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鐵籠中無可奈何,但它身上有些美好的東西卻是那“兩道鐵柵欄”所無法禁錮的,那種豪放的精神給了我們思想上、感情上的震撼。
六、作業(yè) :背誦
七、板書設計
華南虎
觀眾:冷漠無情、愚昧無聊、人格墮落、市儈可笑
老虎:高傲不羈、向往自由、追求獨立、勇敢抗爭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難、奮然前行
華 南 虎 篇4
牛漢
在桂林
小小的動物園里
我見到一只老虎。
我擠在嘰嘰喳喳的人群中,
隔著兩道鐵柵欄
向籠里的老虎
張望了許久許久,
但一直沒有瞧見
老虎斑斕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籠里的老虎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
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
有人用石塊砸它
有人向它厲聲呵斥
有人還苦苦勸誘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長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動,
哦,老虎,籠中的老虎,
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
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
還是想用尾巴鞭擊那些可憐而又可笑的觀眾?
你的健壯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開,
我看見你的每個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結(jié)著濃濃的鮮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綁著
活活地鉸掉的嗎?
還是由于悲憤
你用同樣破碎的牙齒
(聽說你的牙齒是被鋼鋸鋸掉的)
把它們和著熱血咬碎……
我看見鐵籠里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
象閃電那般耀眼刺目!
我終于明白……
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
恍惚之中聽見一聲
石破天驚的咆哮,
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掠過我的頭頂
騰空而去,
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
火焰似的眼睛,
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華 南 虎 篇5
28華南虎
教學目標
1.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于抗爭。在充滿誘惑的現(xiàn)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2.反復誦讀,聯(lián)系寫作背景,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了解詩中的眾多形象,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
3.品味詩歌的語言,進一步把握全詩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象征意義一般是廣泛而豐富的,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而學習這首詩,理解詩歌的形象和主題,關(guān)鍵就是理解象征意義。所以這無疑成了學習這首詩的重點和難點。反復誦讀,從重點的詞語和句子入手,了解詩中眾多形象,特別是主要形象——華南虎所表現(xiàn)的深層意義,進而把握這些形象和主題的關(guān)系,即象征意義,是突破這個重難點的有效方法。)教學準備
1.準備好有關(guān)資料: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
2.選擇適合本詩的背景音樂,準備好錄音帶。
設計思路
這首詩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xiàn)了在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義。這兩點,都使學生在理解詩作的主題和體會詩人的感情方面有了難度。如何突破這個重點、難點,是關(guān)鍵。本課嘗試先通過聽讀欣賞、自讀初探,整體感知詩中的眾多形象:“華南虎”“觀眾”“我”。然后集中力量,在了解寫作背景和象征概念的基礎(chǔ)上,通過合作探究,抓住關(guān)鍵語句,反復誦讀品味,深入分析詩歌塑造的華南虎形象,學習欣賞
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歌的主題意境,得到美好人格的熏陶。比較閱讀,則能進一步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并開闊視野。用這種思路去欣賞這么一首有一定深度的詩是可以嘗試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請學生展示準備好的圖片和成語。)
從你們展示的圖片、成語中,我們具體感受到了老虎的風采。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今天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吧。
二、聽講欣賞
(播放錄音和背景音樂;也可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范讀。營造學習的氣氛。)
學生聽讀、欣賞,跟讀、正音,品味語氣、語調(diào),把握節(jié)奏、重音。
三、自讀初探
1.打出自讀要求。
2.自讀感知,初探形象。
3.思考討論,整體把握。
(1)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guān)詩句加以說明。
(這是一只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2)對華南虎,“觀眾”和“我”持什么態(tài)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tài)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針對此問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合理評價。)
四、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那是個最沒有詩意的年代。詩人在干校從事強制性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憤怒絕望地把水泥墻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何其相似啊。當時,那老虎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的強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后寫下了這首詩,表現(xiàn)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表現(xiàn)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為下面繼續(xù)探究學習,深層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提供材料。)
五、合作探究
1.再次誦讀詩歌,找出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xiàn)主題的詩節(jié)、詩句。
2.結(jié)合課本中“研討與練習二”,抓住關(guān)鍵詞句,品味詞語在詩中的意義,理解詩歌刻畫的形象。(同桌互相探討。)
3.小組合作,全班討論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加深對主旨的理解。
(1)幻燈出示探討話題和“象征”的概念。
詩中的“觀眾”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代表專政工具的“鐵籠”禁錮的僅僅是一只華南虎嗎?
聯(lián)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的?
詩作結(jié)尾作者說“我終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師生討論,并明確基本答案。
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威嚴、高傲、向往自由、勇于抗爭,是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的象征。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同時使他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人在困境和厄運中,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詩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十年動亂”的歷史較為陌生,教師應在學生探討的基礎(chǔ)上,作點解釋,談談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欣賞華南虎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格美,理解詩歌形象,做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同時,欣賞時應把握融注了詩人思想情感的具體物象,它往往具有某種象征意義。介紹象征的知識,也必不可少。)
六、誦讀品味
1.朗讀指導。
l~2自然段,敘述語氣為主;3—4自然段,讀出虎對人類的輕蔑和內(nèi)心的憂憤、抗爭;最后一自然段,讀出作者的羞愧和覺醒后的激憤。 ‘
2.自由朗讀,品味情感。
3.指名或自薦上臺表情朗讀。
(誦讀是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認真體會詩句表現(xiàn)的意象和詩人表達的情感,進一步體會詩篇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七、鞏固拓展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討論比較,課文和《老虎》同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
(引導學生通過對兩首同一題材的詩的比較閱讀,更進一步體會《華南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機會,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新詩的閱讀范圍。)
八、布置作業(yè)
1.抄寫字詞,積累詞語。
2.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xiàn)代小詩。
華 南 虎 篇6
《華南虎》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 南 虎 篇7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28課
學習目標: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一、 學習重點: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
二、 學習難點: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三、 預學部分【自主學習】
1、說成語,詠虎詩,感受人們心中的老虎形象:
(1)請說說有關(guān)老虎的成語或者故事。
(2)齊讀《華南虎》,思考:這只老虎生長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你在詩中的看到了怎樣的老虎?
2、字詞積累
鉸( )掉 柵( )欄 膽怯( )
勸誘( ) 抽搐( ) 溝壑( )
不羈( ) 斑斕( ) 咆哮( )
四、 導學模塊【合作探究】
1、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
2、這只華南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文中那些詩句能表現(xiàn)它的個性?再讀課文,勾畫出這些句子,然后歸納。
3、“你夢見可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到“屈辱”?
五、 固學提高【課堂檢測】
1、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畫線部分的文字內(nèi)容。
(1)(你)是屈辱的心靈在痛苦地顫抖嗎? ( )
(2)恍惚之中聽見一聲聲音大得驚人的咆哮 ( )
(3)有一個不受束縛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 ( )
(4)我擠在聲音零亂細碎的人群中 ( )
2、《華南虎》這首詩寫于1973年,那是個正處于________時期的特殊時代,于是“華南虎”的形象就被賦予了________的深層含義。
六、 課后反思
華 南 虎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2、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3、理解“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反復朗讀詩歌,理解“華南虎”的象征意義,感悟詩的語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老虎是怎樣的形象?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zhì)震撼人
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二、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三、進入新課。
(一)、聽:
第一遍:老師范讀
聽讀提示:
①、注意語氣、節(jié)奏、語調(diào)等
②、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傾向
(二)、讀:
第二遍:自由朗讀
用“~~~~~~ ”畫出描寫華南虎處境的詞句,用“———”畫出表現(xiàn)華南虎個性的詞句。
從詩歌中,我看到了一只 的老虎。
第三遍:自由選讀
用“ ”畫出反映觀眾性格特點的詞句。
從詩歌中,我看到了一群 的觀眾。
第四遍:揣摩品讀
從詩中,你讀出了詩人對華南虎懷著什么樣的情感?
第五遍:探討悟讀
對這首詩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詩人寫的僅僅是一只困境中的虎嗎?
第六遍:深情誦讀
提示:
讀出華南虎高傲不羈的個性,
讀出詩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讀出困境中詩人的人生感悟。
結(jié)合對這首詩的理解,請你在下面橫線上填上你認為恰當?shù)脑~語: 生命,不要 ;自由,不需 ;
尊嚴,不容 ;靈魂,不能 !
華 南 虎 篇9
《華南虎》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 南 虎 篇10
欣賞課本劇:
劇情大致內(nèi)容為:幾個中學生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訓獸員的指揮下乖乖地進行
各種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觀眾(中學生、游客)的心理。(教師表揚表演者)
情境導入:
• 課本劇中的老虎禁不住人類的誘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這樣。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虎,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zhì)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錄音。
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十年動亂”期間,當時詩人被迫在一個“干校”接受“勞動改造”。那時,人們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束縛。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1、先分角色朗讀詩文,注意節(jié)奏和感情,并為生字詞注音。
柵欄(zhà lan) 斑斕(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鉸(jiǎo)掉 溝壑(hè ) 不羈(jī)
2、自由朗讀這首詩,(2分鐘)思考:
問題一: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我”看到的這只在籠中的華南虎是個什么形象?請用詩文中的原話概括。 華南虎處境:被囚禁于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齊讀第三節(jié),教師點撥節(jié)奏和重音。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二:觀眾在老虎面前和詩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是一群“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
他們卑微,即使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
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
他們自以為是,蔑視老虎向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向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
問題三:請看這一節(jié)的最后兩句:“你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覺“屈辱”有兩層含義:
淺層的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覺“屈辱”;
深層的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覺“屈辱”。
4、快速閱讀1-4節(jié),思考:
問題四:和觀眾相比,籠中的華南虎在詩人眼中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課文中的哪些詩句能表現(xiàn)它的個性?
華南虎的個性:高傲不羈、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向往自由
課文中的詩句: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威武不屈、勇于抗爭
問題五:面對這只華南虎,詩人的心情怎么樣?詩人為什么會感到“羞愧”?詩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為“我”也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問題六:通過以上分析,怎樣理解詩中的“觀眾”、“鐵籠”“我”的含義?
“觀眾”——無恥、無聊、冷漠、市儈、卑微、自以為是、有時助紂為虐
“鐵籠”——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禁錮自由, 代表邪惡。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5、詩人寫詩講就意象,并借助意象來表達一種情感。(回憶《未選擇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這是一種什么表現(xiàn)手法?(學生總結(jié)這首詩的象征意義)
本文的意象是華南虎.
象征.
本詩的象征意義: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獨立
6、齊讀全詩,結(jié)《華南虎》教案合課本劇和寫作背景思考:
七:《華南虎》寫于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如何理解它的現(xiàn)實意義?
這首詩寫于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表現(xiàn)了在當時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華 南 虎 篇11
教學目標 :
1、有情誦讀,聯(lián)系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guān)鍵,品味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征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于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xiàn)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jié)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①看了圖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②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guān)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整體感知:
①詩歌誦讀后,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嚴、高傲、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三、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guān)詩句加以說明。
討論明確:這是一只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②對華南虎,“觀眾”和“我”持什么態(tài)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討論明確:“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tài)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征: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的象征。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眾”又代表著一個怎樣的群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③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xiàn)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jié)尾作者說“我終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五、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六、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②假如你是觀眾,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xiàn)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七、總結(jié)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jié)存儲:
這首詩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xiàn)了在特有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xiàn)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啟迪著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xiàn)代小詩。
②以《華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jù)詩意展開想像,試著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的寫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
華 南 虎 篇12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詩的內(nèi)容及感情,欣賞品位關(guān)鍵詞句。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3、理解詩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學習重點:學習鑒賞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
學習難點:朗讀品位,鑒賞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
學習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作家,作品簡介
2、多種形式讀課文
二、學習研討
1、結(jié)合詩歌談一談這只華南虎的處境,分析其形象。
2、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感受!
3、詩人筆下的這只華南虎具有怎樣的個性?結(jié)合寫作背景,介紹象征手法的運用。請同學們想以想,詩中華南虎象征什么?
4、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這只是在描寫華南虎的斑紋和眼睛的顏色嗎?
5、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受“屈辱”!
6、對華南虎,“觀眾”和“我”各持什么態(tài)度?你對“我”和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7、關(guān)于這首詩歌,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大家的幫助?(提出來和同學交流)
三、拓展思維
1、 作者說:“我終于明白……”請補充出省略號的內(nèi)容,談談這里蘊藏著作者怎樣人生思索。
2、 展開聯(lián)想,為華南虎寫一段內(nèi)心獨白。
四、 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課堂檢測
1、 給括號前面的字注音
鉸 勸誘 溝壑 不羈
2、 解釋下列詞語
鉸:
勸誘;
溝壑:
3、 積累關(guān)于虎的成語
五、 鞏固與拓展(課時作業(yè))
(一) 比較閱讀:課文《華南虎》和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
1、 同是老虎,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 你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練筆(二選一)
1、 試著將《華南虎》改寫成一篇散文
2、 用寫虎的詩歌、成語編一段話,表達一種思考
華 南 虎 篇13
語文公開課教案
時間:2005年5月25日下午第一節(jié) 地點:07級1班教室
授課教師: 授課內(nèi)容:七年級(下)28課《華南虎》
教學目標 :
1. 體會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華南虎”、“觀眾”、“鐵柵欄”等詩歌形象的意義,初步感知“象征”這一表現(xiàn)手法。
2. 學習和積累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從理解詩歌的形象入手進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布玩具。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找與老虎有關(guān)的成語。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研討
1.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寫了哪些形象。
2.朗讀,說說華南虎的形象。
(1) 華南虎的外形特征。
(2) 華南虎的內(nèi)心活動有哪些?
(3) 說說寫華南虎的句子中哪些最能打動你,為什么?
(4) 小結(jié)華南虎的性格特征。
3. 分組討論:鐵籠、鐵柵欄、觀眾的形象。
4. 小結(jié):指出象征手法及本詩的意義。
三、總結(jié)。
四、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
28華南虎
牛漢
華南虎 觀眾 我
向往自由、勇于抗爭 無恥、卑微、冷漠 良知未泯
表現(xiàn)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華 南 虎 篇14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窈投宰雜傻目釋?BR>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 南 虎 篇15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 南 虎 篇16
華南虎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2、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2、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體驗
1、感受華南虎執(zhí)著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養(yǎng)自己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難點: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導入:大家看到了怎樣的一只老虎?(生:威武、勇猛、自由、高貴……)
有一位詩人,來到桂林,他沒有被旖旎的漓江風光所吸引,卻被動物園中一只身陷鐵籠的華南虎觸動了。于是,華南虎剛毅的背影,凝結(jié)著鮮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就深深地烙印在一行行詩句里。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牛漢的《華南虎》。(出示題目)
一、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學習生字)
二、詩歌需要反復朗讀,才能體會詩人的情思.下面請聽錄音,思考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明確:這只美麗而強健的華南虎,被囚禁于牢籠中,遠離廣袤的山林,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和屈辱。注意第四節(jié)有關(guān)句子。)
三、這樣的一只華南虎,他會怎么做,他具有怎樣的個性?文中哪些詩句能表現(xiàn)它的個性?請大家選讀課文,勾畫出這些句子加以說明。
1、“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為什么受到這樣的屈辱還能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而且還居然“悠悠地在拂動”,它不憤怒嗎?從中你還看出什么?(囚禁在牢籠中,遭到毒打利誘之際,仍堅守著自己的尊嚴,還有比這更可貴的嗎?這是對世俗的蔑視和無聲的抗議!)
2、“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尊嚴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蒼蒼莽莽”給你什么感覺?蒼蒼莽莽的山林才是華南虎靈魂和力量的家園。)
3、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靈魂怎么會向世俗低頭?)
4、“灰灰的水泥墻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一道一道”說明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血淋淋”暗示怎樣的不屈努力!“溝壑”為什么會像“閃電”?你讀到這里,感覺最強烈的是什么?)
四、 揣摩品讀。將學生分成四組,各發(fā)給記錄紙一張,每組討論一題,小組選一名同學記錄,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他補充發(fā)言。
1、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 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2、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觀眾為什么是“可憐而可笑”的?注意聯(lián)系“膽怯而絕望”的觀眾。)
3、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在華南虎面前“我 ”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4、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這只是在描寫華南虎斑紋和眼睛的顏色嗎?)
明確:1、華南虎的“心靈”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觀眾對它的欺凌,而在于它從此永別了自由的土地,隱身于齷齪的人世間,它深味這世界的苦難、凄涼與無望,內(nèi)心感到的是無盡的孤獨和憂憤。
2、觀眾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卑微的他們即便是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所以說他們“可憐”;無聊的他們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所以說他們“可笑”。
3、“我”也和其他人一樣,隔著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但是,“我”畢竟良知未泯,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現(xiàn)世眾生的人格墮落。“我終于明白”,“我羞愧”,“我”“離開”,“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4、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五、下面觀看影片,給華南虎取副標題。人們常說,每首詩有一個“核”,有一個感情的爆發(fā)點,最后騰空而過的華南虎滴血的趾爪就是它不羈靈魂的再現(xiàn)。小結(jié):“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nèi)心,迫使“我”作一場靈魂的追問。“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六、假設你被關(guān)在“籠子”里,你如何面對你的處境?你追求怎樣的境界?(出示兩則材料你愿意做?)
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只華南虎呢?(兩則材料)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不羈的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七、深情誦讀
八、給牛漢或自己畫像
九、展示課件。
華 南 虎 篇17
一、學習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鑒別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習鑒別關(guān)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虎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人們描繪、書寫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zhì)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二)、教師范讀詩歌。
三)、整體感知課文:
1、生自己揣摩詩歌情感,大聲朗讀詩歌。
2、說說對整首詩的理解。
四)、合作分析 :
1、《華南虎》作者簡介及創(chuàng)作背景: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40年代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1955年由于受胡風事件的牽連,遭到兩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間,又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70年代初,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歌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華南虎》《悼念一棵楓樹》《半棵樹》等。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自選集《蚯蚓和羽毛》等。
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guān)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以下選自《夢游人說詩》)1973年6月,我(牛漢)第一次去桂林時,寫了一首《華南虎》,連我自己事先也沒有料到竟然寫了一首大煞桂林風景的老虎詩。老虎,按它的氣質(zhì)與形象,很難與桂林山水聯(lián)系起來。但是,我卻以憤激的情緒寫了一只體態(tài)并不出眾的虎。有生以來,我多次見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這只華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齊齊哈爾見過一只囚放鐵籠不久、狂吼不已的東北虎,在北京動物園見過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沒有動過寫虎的念頭。前面說過,我的氣質(zhì)不是喜歡寫壯美的事物嗎?為什么沒有寫狂吼如雷的東北虎?一般說,我這個人對生活的感應還不算遲鈍,但讓我冷靜地剖析我當時的感應,使之理論化,確沒有這個本領(lǐng)。我只能盡量真實地寫下當時形成詩的經(jīng)過。
2、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shù)嘏P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zhí)著的靈魂。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xiàn)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fā)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五)、深層探究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