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童趣①
沈復
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像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又奇特,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物外之趣”。你在童年時代有過這樣的體驗嗎?課文是用文言寫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細體會這種語體簡潔的特點。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②,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③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④為之強⑤。又留蚊于素帳⑥中,徐⑦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⑧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⑨。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①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②〔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后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③〔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④〔項〕頸,脖頸。⑤〔強〕通“僵”,僵硬的意思。⑥〔素帳〕未染色的帳子。⑦〔徐〕慢慢地。⑧〔唳(lì)〕鳥鳴。⑨〔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研討與練習
一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為什么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二 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1)項為之強(2)果如鶴唳云端
(3)以叢草為林(4)興正濃
(5)方出神(6)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采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龐然大物:
(4)夏蚊成雷:
三 背誦全文。
《浮生六記》是自傳體的散文。原有六記,今存前四記。作者以樸實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真切動人。書中描述了他和妻子志趣相投,伉儷情深,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于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韜曾為書作跋,稱贊此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
(陳毓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