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處理廢電池?”課題學習
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及算法化,框圖化,程序化的思維方式。
(四)合作交流(分析數據 發展思維)
經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學生對問題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考慮到問題的結論尚未顯現出來,學生還須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1.思考
針對調查結果,你對廢電池的處理有哪些發現和建議?
2.交流
召開信息研討會,分組交流,出謀劃策,各抒己見,小組長進行匯總。
只要學生想說、敢說,能表明自己的觀點,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
3.預測
學生往往會出現對問題把握不準確,建議容易忽略缺乏實用性、創造性的情況。
4.措施
各組選派“熱點調查”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
用榜樣激勵的方式可讓學生改進學習,同時由學生主持節目,還可增強學生“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表演才能。
5.點評
教師點評,并作出總結性評價,活動結束。
(五)自我反思(小結評價 優化思維)
考慮到這節內容環節過多,整個過程涉及課內課外,為了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方法,我以“提問促反思”的方式提出問題。
1.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知道怎樣進行問題的調查嗎?有哪些收獲?
2.作業
(1)寫一篇簡單的調查報告(增加家長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收錄在學生成長記錄袋中。
(2)鼓勵學生課后將自己滿意的調查報告在網上發布,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社會評價)
學生通過反思,可理清調查程序,優化思維。安排調查報告,網上發布信息這兩個作業,一方面可多元化地評價學生,激勵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另一方面將研究成果向社會發布,從而使本節學習更具開放性。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在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的前提下,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兩個“注重”
1.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為“主動”
2.注重學生個性體現,變“模式化”為“個性化”。
(二)兩個“突出”
1.突出合作交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交流,變“知識課堂”為“生活課堂”。
2.突出評價職能,將“邊參與、邊應用、邊體驗、邊評價”貫穿于整個過程之中。
(三)兩個“體現”
1.體現創造性地開發課程資源,變“學教材”為“用教材學”。
2.體現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互動性,形成“學數學、做數學”意識,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樂,在活動中創。
-07-12 原載《初中數學教學新設計 新案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