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課型:新授課 課時:2教材分析:本節教學應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緊扣人與環境的關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關知識。學情分析:學生對神經調節的現象雖有一定的認識,但對神經調節是怎樣進行的知識卻知之甚少。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實驗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教學目標:1、 概述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 通過膝跳反射的實驗理解反射的概念3、 描述反射弧的結構4、 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的單反射和復雜的反射5、 提出有關反應速度的問題,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教學策略: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討論---相互交流---得出結論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反射(reflex)人體(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第2課時 1、反射弧(reflex arc)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測定反應速度 激情、質疑 產生強烈求知欲望 相互合作 實驗探究(參照書p101略) 表述交流 歸納概念 進一步明確 激情、質疑 自學探究 表述交流 歸納總結 得出結論 小組合作 相互交流 做出假設 制定實驗計劃 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相互交流 進一步鞏固 解答 創設情景:開始學騎自行車為什么總是東倒西歪?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實驗:膝跳反射 強調:實驗成功的關鍵① 叩擊部位:膝蓋下方韌帶② 叩擊時機:受試者放松且未注意指導、幫助 舉例:含羞草對外界的反應是反射嗎?衣藻或草綠蟲的應激性是反射嗎? 強化認識 創設情景: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腦的控制? 幫助、指導 案例強化:針扎手,是先縮手,還是先感到疼? 組織學生探究:測定反應速度 指導、幫助 知識回顧感悟與收獲達標檢測:瞭望角布置作業 注: 腦 (疼) 針扎手---手皮膚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手肌肉、骨骼---做出反應 脊髓 (縮手) 可見,疼的感覺,其反射弧所經過的路徑較長。所以,我們應該是先縮手,再感到疼。不過,由于先后時間相差太少,往往會錯誤的認為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