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空氣與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概述外界空氣與肺泡內氣體交換的過程
(2)能描述呼吸運動的概念及外界空氣與肺泡內氣體交換的原理
(3)了解肺活量的概念
(4)通過測量胸圍差,了解在科學研究中可借助一定工具進行準確的測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吹氣球、按壓針筒等活動的分析,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肺活量的學習以及生活實例的分析,體會體育鍛煉與呼吸運動的關系, 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呼吸運動和外界空氣與肺泡內氣體交換的原理
教學難點:
外界空氣與肺泡內氣體交換中肺內氣壓的變化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提出問題——吸氣和呼氣與我們感受到的胸廓變化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活動:
用手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以感受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呼吸運動概念的學習
[出示靜態(tài)胸廓圖]
提問:
胸廓的組成
[出示動態(tài)胸廓圖]
提問:
1、吸氣和呼氣時,胸廓如何
運動?
2、胸骨、肋骨的運動使胸廓
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出示胸廓及肌肉圖]
1、胸骨、肋骨的運動是如何
實現的?
2、除胸廓前后、左右徑的變
化外,還可能有什么變化
影響胸廓的容積?
* 指出呼吸運動的概念:
胸廓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就是呼吸運動。
觀察、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胸骨、肋骨及膈的運動總結呼吸運動的概念
活動探究
[出示膈肌收縮、舒張與胸變化模型]
提問:
胸廓變大的同時肺的變 化是怎樣的?
肺容積的變化會導致什么結果呢?這與吸氣有什么關系呢?
活動1:吹氣球
提問:
氣球吹爆的原因是什么?
* 指出氣壓的存在
活動2:抽拉/按壓針管
提問:
1、抽拉/按壓針管時針筒的變
化
2、抽拉/按壓針管時手的感覺
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氣壓變化與進氣、出氣的
關系
知識遷移:
1、 肺容積變化會使肺內氣壓
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2、 肺內氣壓變化導致的結果
是什么?
歸納吸氣運動與吸氣的關系
吸氣運動改變了肺內的氣壓,使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而氣壓的改變實現了外界氣體進入肺泡的過程。氣壓差越大,吸進的氣體越多
習題:
肋間肌____→胸骨、肋骨向______移動→胸廓橫徑縮小
膈肌____→膈頂____ →胸廓縱徑縮小
胸廓容積變小→肺容積 →肺內氣壓 外界氣壓→呼氣
觀察、回答
觀察、思考、分析
感受抽拉、按壓針管時手的感覺,思考、分析體積變化與氣壓變化的關系
分析、回答
思考、填寫呼氣過程的原理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呼吸運動與肺內氣壓的變化之間的關系,進而理解吸氣和呼氣的原理
通過呼氣過程的填寫考查學生對原理的掌握情況,加深對原理的理解
呼吸運動的應用
[視頻:靜止、行走、跑步時呼吸頻率和深度的變化]
提問:
1、靜止、行走、跑步時的呼
吸有何不同?
2、如何實現吸入肺內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