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土壤里的小動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概述土壤里動物種類
2.說出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和觀察等探究活動,提高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加強保護蚯蚓等動物的情感,強化“生物與其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課前準備:
調查表、筆、放大鏡、白瓷盆、小鏟子、透明有蓋的小瓶子。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調查土壤中的生物種類
我們的腳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請大家觀察一下,書本94頁圖12-1中的動物,你見過這些動物嗎?你能辨認一下嗎?
今天我們打算帶同學們走出教室到室外現場調查一下,我們校園里的土壤生物種類。
方法指導:
1. 全班同學4~5人組成一個調查小組,在我們學校的某處選擇一個地方,
2. 用小鏟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盤內,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動物,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認。每種動物收集3~4只,帶回實驗室。要注意安全和減少對土壤生態環境的破壞。
3. 參考下表的檢索表,在老師的指導下查找資料,設法認識從土壤離捕捉的小動物。通過觀察,要找出這些動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它們初步歸類。認真記錄你觀察到的每一種動物,并將有關內容填在下表中。
班級 組員 記錄員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環境特征
動物名稱 數量 形態特征
4.觀察完畢后,別忘了把這些小動物送回土壤中去。
第二課時: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導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鳥市場有,漁具商店有,甚至飯桌上也會有,人們用它來喂雞、喂魚、做藥,直至人類食品。可見它趨勢與人類關系密切,是人類的朋友;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還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許多形態結構在更高等的動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習性,學習有關蚯蚓的知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章我們學習土壤中生活的動物,就是以蚯蚓為代表的。
提出主題,指出探究領域。
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動物,但大家未必仔細觀察過。本節課我們著重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運動、對刺激的反應等,找出蚯蚓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主要特征,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創設情景
課前自己采集活蚯蚓,說出采集的地點及方式,用什么方法帶到學校來。
看課本19頁的圖,歸納出蚯蚓的生活環境——陰暗、潮濕、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
食性如何?菜葉也行。大家是怎么樣把蚯蚓帶來的?
評價:用裝有濕潤泥土的廣口瓶帶最好,思考為什么?
補充:模擬了蚯蚓的生態環境。
提出要求:在預習的基礎上用實驗臺上準備好的實驗器具。完成觀察蚯蚓的實驗。觀察時思考討論下列講義上的問題。
1. 蚯蚓的身體呈什么形狀?有什么意義?
2. 它的身體組成有什么特點?
3. 所有體節的大小、顏色、光滑程度有區別嗎?
4. 如何區別蚯蚓身體的前端和后端?
5. 用放大鏡觀察身體前端的口和后端的肛門。
6. 如何區別蚯蚓身體的背面和腹面?
7. 用手來回觸摸蚯蚓的體表,有什么感覺?說明體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