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食物來自環境復習課教案
復習重點1、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及作用
2、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3、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
4、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5、我國的膳食指南及食品安全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食物中一般都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以及維生素、無機鹽、水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2、蛋白質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份,只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糖類既是細胞的組成成份,也是人體進行運動、呼吸等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脂肪能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多余脂肪還能起到保溫和防止機械損傷等作用。
3、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水在調節體溫,排泄廢物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4、無機鹽對人體具有重要作用,是人體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 如鈣和磷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可以預防兒童佝僂病、老人骨質疏松癥等。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可以預防貧血癥等。常吃含碘豐富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發病率。
5、維生素也是一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維生素對維護人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和調節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維生素a容易患夜盲癥,缺乏維生素c容易患壞血病,缺乏維生素d容易患佝僂病。
6、人體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人體從外界攝取的食物主要通過消化系統進行消化和吸收。
7、消化道是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場所。
8、唾液淀粉酶能促進無甜味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麥芽糖。
9、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葡萄糖,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0、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場所。此外,胃能吸收部分水分、無機鹽和酒精,大腸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11、小腸的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很薄。因此,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12、小腸內胰液和腸液中的酶能將蛋白質,淀粉和脂肪完全分解,因此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場所。
13、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提出谷類為主是為了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家膳食的弊端。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谷類的消費量。這種“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干眼病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癥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常吃奶類、豆類或豆制品。四、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六、吃清淡少鹽的膳食。七、如飲酒應限量。八、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