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人大附中 李文莉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糞尿的資源價值和對環境的影響;
2.了解人糞尿無害化處理的幾種方式;
3.增強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4.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人糞尿對環境的影響,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人糞尿的資源價值,培養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農田施用化肥好還是人糞尿好”的資料
--: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導入:以具體數字引導學生興趣,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思考、討論:人糞尿對人類真是“一無是處”嗎?有沒有辦法使它變“廢”為寶?
列數字、提問題
二、人糞尿的價值:同化肥相比,有污染小、來源廣、肥效持久、養分全、成本低等優點。
閱讀資料分析,認識人糞尿的價值。以“農田中施化肥好還是人糞尿好“為論點,各抒己見,比較得出人糞尿的優點,近一步認識人糞尿的價值。
引導學生總結出人糞尿的利用價值,組織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析人糞尿同化肥相比的優缺點。
三、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無害化處理的原因
思考:人糞尿可以直接作為肥料施于農田嗎?為什么?
提出問題
總結無害化處理的原因。
無害化處理的方式及原理
討論:怎樣對人糞尿進行處理?處理的方式有那些?都應用了什么原理?
引導學生討論
點出微生物處理法的優勢。
四、生態廁所的介紹
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介紹生態廁所。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補充。
五、學以致用,對照當地人糞尿的處理和利用情況,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
了解當地人糞尿的利用情況,提出改進計劃。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前面我們了解了人從生物圈攝取營養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廢物排到環境中去。列數字:一個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約800千克的糞尿,算一算我國每年有多少人糞尿排到環境中去?如果這些人糞尿直接進入環境,對環境是個巨大的負擔。人糞尿對人類真是“一無是處”嗎?有沒有辦法使它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見解,得出結論:人糞尿是可以利用的。
二、人糞尿的價值:通過資料分析,學生認識到,人糞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還含有一定數量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經過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轉化成含氮、含磷、含鉀等多種無機鹽,可作肥料,維持農田的生產能力。因此它不是“一無是處”,可以變“廢”為寶。但是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化肥,還需要用人糞尿作肥料嗎?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以“農田中施用化肥好還是人糞尿好”為論點,全班同學根據自己的認識和課下準備的資料進行辯論。重點在環境保護、來源方式、價格成本、肥效等方面進行比較。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同化學肥料相比,人糞尿具有污染小、來源廣、肥效持久、養分全、成本低等優點。而且我國農民長期經驗也證實農家肥在維持農田的生產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三、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首先應點出為什么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人糞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蟲卵和其他有害物質,直接施于農田,會污染土壤、空氣、水源和農作物,近而傳播疾病,給人和禽畜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必須消除人糞尿中的病菌和蟲卵,即進行無害化處理。人糞尿無害化處理的方式這部分盡量避免教師直接講述,教師可設問,引導學生閱讀。如設問題:怎樣對人糞尿進行處理?處理的方式有那些?都應用了什么原理?教材上介紹的兩種處理方式,利用的是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原理,這些處理方式避免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是將人糞尿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