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第18課 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課程標準:
講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領土中國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的簡況。
2、 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中國臺灣府、雅克薩之戰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等史實。
3、 正確認識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事件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奠定了基礎。
過程與方法:
1、 以猜謎語、充當小記者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并鍛煉其識圖用圖能力、閱讀與歸納能力、語言表達等能力。
2、 通過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有關中國臺灣、黑龍江流域方面的知識進行回憶、梳理,培養學生縱向比較、綜合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兩個內容的比較,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3、 分組討論,培養分析歸納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 學習運用史實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學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從而形成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學習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斗爭都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斗爭;中華民族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 激發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爭的精神。
3、 聯系現實,深化認識: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從而激發學生為實現祖國統一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反擊戰
難點: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準備:
1、 課前要求學生對已學過的有關中國臺灣、黑龍江流域方面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建議學生制成表格。
2、 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媒體課件(包括視頻、圖片、材料、地圖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以猜謎語的活動導入,我家有兩個兄弟,老大會天天演戲,老二會日日作文。你知道我家這兩兄弟是誰嗎?
生:是電視和報紙。
電視里和報紙上都有的而且每天都在變化的內容是什么呢?你認為XX年最值得中華民族自豪的事件是什么呢?
生:是新聞,國慶六十周年閱兵。
國慶閱兵大典展示了軍威國威,讓全世界中華兒女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強盛而無比自豪,參閱官兵成了我們心中的英雄偶像。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英雄是民族的旗幟,是脊梁!中華民族自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英雄。英雄們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贊歌。你能說說你最崇敬的民族英雄有哪些嗎?
生:林則徐、戚繼光等。
這里,我們一起來看一副由郭沫若題寫的對聯“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你知道這幅對聯贊頌的“一代英雄”是誰嗎? “荷虜”又是什么意思?
生:鄭成功,侵占中國臺灣荷蘭殖民者。
XX年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多少周年?
生:計算回答。
在紀念日的這一天,海峽兩岸人民都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滿懷這位民族英雄,那么鄭成功是怎樣收復中國臺灣的?
一、“開辟荊榛逐荷夷”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當荷蘭人投降的時刻,鄭成功百感交集,激動萬分,揮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出示并解釋詩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