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案例2昭君出塞
活動目的:
1.通過本課的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冒頓單于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漢武帝時派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知識,從中認識到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2.通過學習呼韓邪單于歸漢和昭君出塞的內容,認識到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
3.通過本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學會并初步掌握運用圖片、史料來分析歷史史實的方法,特別是圍繞漢朝與匈奴的和戰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運用對比的方法歸納歷史知識,既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又促進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4.在探究活動中穿插的歷史小品表演,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而設的小活動。
活動準備:
1.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活動小組,一般以四人小組為宜。
2.教師在課前把預習提綱打印若干份,分發給各活動小組。
3.各小組在預習課文的前提下廣泛搜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圖片、資料或其他的輔助資料。
4.在班中民主推選若干人,組成評分小組。
5.各小組自定一個本次探究活動要討論的中心議題。要求所選議題是本課的重點或難點,小組成員要對所選議題進行有理有據的陳述,以利于所有小組參與討論和學習。
活動步驟:
1.按活動小組抽順序簽,每組四人同時上臺。
2.向臺下同學及評分小組出示本小組的中心議題。四人小組按課前準備好的進行分工合作,圍繞中心議題分別進行陳述、表演或演講,同時配合使用投影儀、錄音機等輔助設備。
3.在各小組上講臺的同時,推選出的評分小組成員各自獨立按下表評分。
項目
得分
口述內容的完整性
資料或圖片運用的合理性
歷史小品的想象、發揮及趣味性
內容的延伸及拓展性
其他同學的積極參與性
綜合累計
4.在每個活動小組陳述結束后,評分小組當即亮出所評綜合分,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由主持人宣布總得分。
5.有關說明
(1)在分小組活動時,盡量考慮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等各項能力強弱的搭配。
(2)評分標準除參照上表外,評分小組可靈活操作,不必拘泥于條條框框。
活動過程:
以下是一個活動小組按上面設計的活動方案進行探究活動的精彩過程。
(四人小組上臺,幻燈投影出他們的中心議題,并開始陳述)
甲同學: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小組和大家一起討論的中心議題是:圍繞漢朝與匈奴的“和”“戰”問題,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和親”政策?
我們四人小組經過反復討論一致認為,應將“和親”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加以考察,不同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下所產生的客觀效果不同,但一般來講,其結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
西漢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實行和親的王朝。那么,什么是“和親”呢?和親指的是我國歷史上漢族封建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有時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進行的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