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第六學習主題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學習目標
1、記住隋統一全國的時間,唐太宗的姓名和年號,隋唐兩朝的都城,
2、了解“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理解“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
3、通過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貞觀之治”
2、難點: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政策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
自主學習
1.開皇之治: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2.“貞觀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選用良吏,采取措施,輕徭薄賦,簡法輕刑,重視教育,改善民族關系,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3、“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唐太宗采取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的措施,國家統一,廣大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
閱讀課文、完成填空:
(一)隋統一全國與“開皇之治”
581年,北周外戚 稱帝,建立隋朝,定都 ,年號開皇,他就是隋文帝。他于 年派兵滅陳,結束分裂局面,南北重歸統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統一全國后,勤勉治國,銳意改革,形成國家富庶、社會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 ”。
(二)隋朝的滅亡與唐朝的建立
暴政導致亡國。618年殘暴的 被部下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太原留守李淵在 稱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三)“貞觀之治”
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寶座。李世民就是 ,他遵從“ ”的古訓,基本上做到了廣開言路。他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納諫,推行一系列開明務實的政策,使唐朝出現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的局面,史稱“ ”。
2.重用能臣是國家興盛的原因之一。被唐太宗譽為“鏡子”的諫臣是 ,被稱為“房謀杜斷”的兩位大臣分別是 、 。
3.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負責審議的是 省,負責決策的是 省,在 省之下設六部。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數民族首領擁戴為“
合作探究
(一)、隋統一全國與“開皇之治”
1、隋朝是哪年建立的?
2、隋帝又是如何統一全國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意義?
3歷史上把隋文帝楊堅統治時期叫什么,叫這個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4、隋文帝死后,統治隋朝的哪個暴君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滅亡的時間是什么?
5、建立唐朝的開國皇帝是誰?都城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