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周朝的歷史分期、春秋大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并戰爭的情況,并能識讀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掌握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晉分三家、合縱連橫的史實。
2.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精神。
3.通過各國稱霸過程的學習認識到:大國間軍事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政治、經濟和軍事綜合實力的較量,改革才能富國強兵。
重難點:
重點:齊桓公、晉文公稱霸。
難點: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的不同特點及其歷史影響。
一、春秋五霸
1.春秋諸侯爭霸的背景。
提問:春秋爭霸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的?
設計: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先組內發表意見后在班上交流。(課件展示答案)
過渡:春秋時期歷時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并,到后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2春秋五霸:
提問:春秋五霸指哪些?各自的位置?(課件展示 春秋形勢圖)
學生:觀察形勢圖,掌握好兩種說法的五霸名稱,介紹春秋大國位置,畫出方位示意圖。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逐漸樹立起空間概念。充分發揮地圖輔助文字的作用。提高學生對歷史史實掌握的準確性,不斷地重復,嘗試回憶加深記憶。便于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彌補。
3.齊桓公爭霸:
原因:
教師:分析設計如下的思考題:
1.齊國發展生產,有哪些有利的環境資源條件?
2.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
學生:閱讀教材敘述改革措施,評說管仲改革的作用。(將歸納要點課件展示一下)
標志:指出葵丘會盟的時間、盛況、意義
設計思考題:改革與富國強兵之間有什么聯系?滲透改革是強國之路的思想.
4、晉楚爭霸
(1)、晉文公改革
提問:晉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學生閱讀教教材進行回答。
學生討論: “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看書、總結思考,明白國強要革新,國立靠治業,國興靠人才的道理。做到史論結合,有利于歷史知識的掌握。
(2)城濮之戰:
提問:在晉楚爭霸過程中,最著名的戰役是什么?晉國為何會以少勝多?(展示課件)
學生:介紹城濮之戰情況。展開討論作用。講述 “退避三舍”的故事
提問: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為進)
提問:“退避三舍”的作用?
1.誠信:實現諾言,報答謝恩2.避其鋒芒,誘敵深入
設計意圖:分析史實,學習古人誠信的態度,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
(3)楚莊王稱霸
學生:講述“一鳴驚人”和“問鼎中原”的故事。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提問: 在哪次戰役后,楚莊王成為中原霸主?
5.吳越爭霸:投影《臥薪嘗膽》圖
學生:觀察此圖,講述臥薪嘗膽故事,學生暢談,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示,學習他們的志向毅力。
小結:
a.知識點展示。
b.討論:
1、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他們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從他們身上,你看到國家富強的啟示和個人事業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課件展示:歸納要點)
齊桓公:革新強國,首成霸主。(革新)
晉文公:勤業治國,躍居霸位。(勤業)
越王勾踐:雪恥復國,終建霸業。(毅力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