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工業與自然資源
第六課 工業與自然資源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認識到在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利用自然資源的種類和程度是不同。
2、 通過工業和自然資源的關系,知道許多基礎工業的分布需要靠近原料和燃料產地。
3、 閱讀地圖,能夠了解世界煤炭、石油以及中國主要水電站的分布與地勢的關系。
4、 了解礦產資源的分類,且認識到礦產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用一點就會少一點。
5、 理解生產的巨大變革前三次是由能源利用方式的變革所引起的,并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工業生產與原材料的關系
工業的發展與能源利用的變化過程
難點:工業的發展與能源利用的變化過程
不可更新資源;綜合國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片、地圖
【板書設計】
世界工業的
高速發展
【教學設計】
1、 本課采用多媒體技術,將理論知識形象化。
2、 采用錄象和講述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3、 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以達到相互交流信息的目的。
【案例描述】
(復習導入)略。
(新課教授)
一、 原材料資源
1、來源: 來自農業——一部分
來自自然界——大部分
2、人類使用的歷史發展
石器時代 鐵器時代 青銅器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電子計算機時代
(看一看,想一想)結合書上的“讀與思”展開。
4、 礦產資源
非金屬 金屬
有色金屬 黑色金屬
(練一練)學生活動
二、能源介紹:
1、太陽能:太陽是一個巨大、久遠、無盡的能源。太陽能是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質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來源于太陽;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從根本上說也是遠古以來貯存下來的太陽能,所以廣義的太陽能所包括的范圍非常大,狹義的太陽能則限于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太陽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但太陽能也有兩個主要缺點: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強度受各種因素(季節、地點、氣候等)的影響不能維持常量。這兩大缺點大大限制了太陽能的有效利用。
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知道利用鋼制四面鏡聚焦太陽光來點火;利用太陽能來干燥農副產品。發展到現代,太陽能的利用已日益廣泛,它包括太陽能的光熱利用,太陽能的光電利用和太陽能的光化學利用等。